之后就是百騎司統領李君羨接任鎮撫司,一當就是快二十年。
鎮撫司在李君羨的統領下,功勞還是不少的,對外戰爭時刺探軍情甚至是刺殺敵國將領等,對內監督貴族官員等,反正李世民覺得很好用。
可現在被一提醒,他才想起來,不知不覺,李君羨執掌鎮撫司這個秘密情報機構都這么多年了,可監察官民,又有詔獄審訊之權,甚至鎮撫司本身還擁有數量不少的精銳緹騎,同時耳目眼線遍天下。
李世民又想到李君羨本身又是隴西李氏的姑藏大房出身,他雖說早年是瓦崗出身,但卻不是張亮、郭孝恪那種草根百姓。
李君羨的父親是隋朝泗州刺史李虔,也算是豪門貴族之后,隋末時他投了當時關東盟主李密,跟秦瓊成了戰友。后來李密敗,他跟秦瓊程咬金等一起又從了王世充。
只是后來覺得王世充這人不行,于是與秦瓊程咬金等陣前六騎投唐。
李君羨跟秦瓊程咬金他們的履歷差不多,投唐后一直在秦王府做事,只是功績不如二人,但也是員驍將。
頡利兵犯長安,李君羨便跟尉遲恭率兵出擊,斬兩千突厥騎兵,勇悍非凡。
也正因為這資歷這本事,所以李君羨從貞觀初鎮守北門,統領百騎,到后來接管鎮撫司,一干就是小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
信任到皇帝甚至都忘記說要給他換換崗挪挪位置了。
重新審視了一遍李君羨的履歷,以及讓百騎司和殿前司詳細調查了下李君羨這些年的行事后,李世民覺得李君羨不能再留在鎮撫司這個位置上了。
甚至鎮撫司這個衙門,都不該繼續存續下去。
鎮撫司如今越來越龐大。
李世民擔心太子承乾將來繼位后,都未必能夠很好的控制住鎮撫司。
再加上,李君羨本身也是瓦崗派出身,是軍功新貴集團的重要一員,李世民認為在新皇繼位的時候,李君羨和鎮撫司,都有可能危及到新皇。
尤其是李君羨跟秦瑯的關系可不一般。
思來想去后,李世民挑了點李君羨任職時的問題,然后將他貶為華州刺史了。同時,下旨正式裁撤了鎮撫司,連帶著百騎司和殿前司也一并裁了。
只有百騎營、千騎營、飛騎營這三大營,不再有百騎司。
殿前司也裁撤,并入了殿中省。
皇帝認為,如今天下太平,曾經為他建立貞觀盛世的這三個機構沒有存在必要了,軍事情報的收集偵察等任務,仍交給兵部職方司。監督官員的任務,還是交給御史臺。
至于詔獄審判等,有大理寺和刑部、御史臺獄就可以了。
況且京城也還有金吾衛、羽林軍等。
李君羨貶華州刺史,但也還算只是先敲打一下而已,畢竟李世民用人的手段十分老道,先找點毛病,敲打你一下,貶官或罷職,然后過段時間,再尋個由頭給你復官或另授個官職。
若是被貶期間敢有怨言,那說明這樣的人不值得重用,干脆一貶到底或永不錄用就好了。
而被貶后能夠無怨言的,說明這是個經的起考驗的好同志,稍敲打下后還是可以繼續重用的。
李君羨貶為華州刺史,本來也是如此。
他對于被貶,和鎮撫司的裁撤,倒沒有不滿,甚至很積極的順從旨意,協助鎮撫司的裁撤以及官吏們的安置工作,甚至各級暗樁眼線的檔案交接也非常痛快。
交接完后,陛辭出京,前往華州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