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瑯看來,承乾自然是不如李世民的。
李世民有統兵打仗的天賦,年紀輕輕就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但更難能可貴的不是這個,而是李世民的身上,有非常強的人格魅力。
這份魅力其實就是禮下于人,寬厚部下,能聽的進勸諫,懂妥協退讓,他不是那種強硬到底的皇帝,李世民有時也會表現出比較狹隘的一面,但在帝王中,李世民已經屬于難得的好皇帝了。
而這些,恰是一個優秀帝王必不可少的魅力。
但李世民卻覺得承乾恰缺少這些,就如之前承乾當著李世民的面,瞧不起馬周說他昏庸糊涂,公然說秦瑯心懷二心謀反一樣。
甚至承乾對自己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也沒什么感情,對舅公高士廉更是寡薄。
對東宮的杜正倫于志寧這些重要官員,也相處并不融洽,雖然李世民認為君臣之間并不是一定要成為朋友,但要當一個好皇帝,與一些臣子發展出超一般的友誼關系,也是必須的。
就算是皇帝,也得有一個核心的圈子。
而且這個圈子,必須得是真正的輔國能臣們,而不能是憑一些喜愛而湊在一起的什么近臣內侍。
李世民不止一次的親自教導過承乾,帝王并不是至高無上的,帝王也需要懂得權謀,知進退,懂妥協。可他觀察承乾,承乾卻是那種剛愎自用的性子,是個自負的家伙,如今有他在還好,若是將來他不在了,估計沒有人能再壓的住承乾的這種性子。
一個不懂的妥協的君王,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暴君。
“陛下,臣覺得晉王李治年少,既無治國之經驗才能,更無繼承大唐的政治基礎。”
秦瑯也很直接。
“人無完人,太子殿下也許性格上確實有些缺陷,但太子殿下生在太極宮承乾殿中,沒有陛下這樣的人生經驗,性格自然會有所不同,可臣要說,不論是李泰還是李恪還是李治,他們無疑都遠不如太子殿下,換個人,只會更差。”
李世民沉默。
良久,他才緩緩道,“朕又何嘗不知道這些,可朕想的是,李治性子純樸,看似有些懦弱,但如果有忠直良臣輔政,那么垂拱而治,對大唐而言并不是壞事,可能還更好。”
皇帝言下之意,李治只要子承父業,無為而治,以如今大唐蒸蒸日上的國力,那么就算李治再無能,他也闖不出什么禍來。但李承乾不同,承乾的性子剛愎自用,他不是李治那樣的人。
承乾當了這么多年的太子,又監國這么多年,當上皇帝后,其權威不是李治能比的,誰能真正掣肘的了這個新皇?
而李承乾當年在長安留守的時候,都能偽裝跑去青海,私自統兵攻打吐谷渾,這樣膽大的承乾,他當了皇帝后,又豈會是個甘于寂寞的?
看看楊廣當了皇帝后做了什么?
征林邑攻流求收伊吾,三征高句麗,西巡張掖,出巡塞外,經常出巡江南,皇帝在京的時候,遠不如他在外的時間。
大唐如今雖強,可李世民也怕承乾亂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