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若能控制漢江口,就能將百濟和高句麗分割開來。
另一方面,通過漢江口,還能直抵大唐的登州,十分便捷,比繞島一圈到東南去方便的多。
只是高句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百濟好不容易得到了穴口等九城,又豈會輕易的讓給新羅?
新羅人占據漢江北岸,百濟人占據了漢江南岸。
穴口島控扼漢江口,西接黃海,聯通高句麗,對于百濟來說那是寸步不能讓的,在穴口島上游不遠的后世漢城所在一帶,兩國重兵云集廝殺。
蘇定方快準狠,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他在出兵前,故意放出風聲,說要率十萬水師從海上攻百濟,甚至連具體的作戰方略都透露出去,說要直趨百濟都城泗沘。
這讓百濟不得重兵防守熊津江口、泗沘都城,結果新羅卻立馬增兵北漢山,意圖打通漢江口,切斷百濟與高句麗的聯系。
百濟只得也增兵南漢山,與新羅人隔江攻防。
豈料這個時候,蘇定方卻不守武德,不去打說好的南面泗沘,反而率艦隊直接殺入漢江灣,趁虛攻上了穴口島。
穴口島雖大,但畢竟是個島。
此時百濟軍既要重兵守都城,還要分兵戰新羅,哪顧的上這個小島。
蘇定方很輕松的就拿下了此島,接著他又派兵在仁川登陸。
仁川此時叫買召忽,也是高句麗統治時起的名字,距離江華島的港口才百里,蘇定方拿下穴口島后,沒順勢把漢江口的黔浦半島拿下并溯江而上助新羅打百濟,反而沿海岸南下百里,把買召忽拿下了。
并不是因為買召忽很繁華,很重要。
此時的買召忽可不是后世的仁川,就是個小鄉鎮,在此登陸的根本原因,是要抄百濟南漢山大營的后路。
名將用兵,總是一劍封喉。
蘇定方在仁川登陸后,迅速急行軍抵達水原,成功截斷了百濟軍退路。當蘇定方親自率領著唐軍兩萬步騎殺到南漢山營地后,百濟軍都還一無所知。
趁著曉色的掩護,唐軍發起突襲。
這一戰,殺的百濟是措手不及,更別提唐軍的精銳勇猛了,那耀眼的明光鎧甲,那鋒利的長矛橫刀,還有那彪悍無比的騎兵,威力無雙的弓弩。
只用了半天時間,百濟大營就被攻破。
數萬百濟士兵和輔兵民夫四散而逃,得到通知的江北的北漢山大營的新羅軍也紛紛出動,痛打落水狗,派兵攔截抓捕百濟人。
第二天統計戰斗結果,百濟三萬大軍,加兩萬多民夫,全軍覆沒,幾乎沒人逃出。
接下來,蘇定方也沒客氣,趁勢派兵占領了從漢江南岸到娘子谷、唐津灣一線的九郡,這也是之前高句麗割讓給百濟求援的九城,但細說起來,最早這本就是百濟之地,后來被高句麗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