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院?我未曾聽說。”
許敬宗嘆氣道,“圣人之意,是要文武分治,以政事堂為東府,樞密院為西府,一文一武,東西兩府。以后,政事堂宰相不管軍事!”
這話一出,所有宰相們都不由的震驚。
宰相不管軍事?
而許敬宗把這個樞密院的一些情況繼續說給大家聽,樞密院不同于十二衛四府或北衙十軍這樣的武官衙門,大家都清楚,十二衛四府其實只是高級將領們喝茶的地方。
并沒有軍事決策、指揮調動等權。
可樞密院不同,掌管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安邦定國。
樞密院掌兵籍,魚符,若得皇帝批準,有調動兵馬之權。樞密院長官為樞密使、樞密副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掌兵籍、魚符?那不是兵部的職事嗎?”
許敬宗點頭,皇帝設這樞密院本就是要從兵部奪權,因為兵部隸屬于尚書省,也是在政事堂統領之下的。
現在皇帝說要文武分治,政事堂與樞密院對掌文武二柄,宰相不預軍事,那兵部之權自然就得奪到樞密院。
“樞密院有發兵之權,而無統兵之重。諸衛軍有統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
“那兵部呢,兵部還剩下什么?”
許敬宗告訴諸位相公,兵部以后只剩下點六品以下武官人事,以及軍資料帳,研發軍用器械這些。
而且,兵部以后也還隸屬于樞密院。
“凡軍國戰和攻守之策,由皇帝和樞使共同決策,政事堂宰相列席參與,樞密院提供建議參考,宰相也可參謀,最終方案則由樞密院提出,由皇帝采納。”
“所有武職人事、兵籍與士兵,六品以下權歸兵部,檔案在樞密院,六至三品武職任命、遷補由樞密院建議。”
宰相被皇帝踢出了軍事決策層。
“誰來當這樞密使?”
“聽說圣人有意委任李績為首任樞密使,以程咬金、蘇定方二將為副使,下設吏兵禮等六房。”
長孫無忌眉頭緊皺,甚至胡子都已經翹起來了。
皇帝行事已經越來越肆無忌憚了。
這是效仿圣祖行事了,李世民是出了名的喜歡折騰宰相,貞觀二十一年間,宰相換了多少人,就算是常任宰相的那幾位相公,也經常被罷,皇帝通過這種頻繁的調整政事堂宰相,甚至是經常罷撤再復職,使的宰相們被皇帝牢牢控制著。
可就算如此,皇帝依然嫌宰相們權力過大,于是又給非三高官官們加銜入政事堂為相。
到了后來,干脆又設翰林院,分中書舍人草詔之權,分出一個翰林學士知制誥,征伐戰守,拜相封侯這些大權,盡直接掌握到了皇帝手中,嚴重的削弱了相權。
可如今這新天子,居然又要新設個樞密院,把軍事之權徹底的從宰相手中奪走。
長孫無忌有摘冠辭相的沖動了。
秦瑯這小子果然有先見之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