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畢竟是帝京,階級分化更嚴重,呂宋草創,這里情況要好些。”
主要還是呂宋做為一個新殖民地,移民來的漢人們都享受到了紅利,不管以前過的好與不好,來了后起碼也是個擁有很多土地的自耕農,而且這邊也沒有那么嚴重的什么官府壓迫剝削這些,辛苦努力,溫飽是早解決了的,甚至如今呂宋這火熱的開發,只要肯出點力氣,在農閑時去參與些道路修建之類的工程,或是家里年輕的孩子進工坊做工,都能賺上不少錢。
家里有糧,手里還有現金,而基礎的生活物資供應也算充足,這日子當然就比較好了。
當然,其實大家的好日子,也還是建立在如今呂宋幾十萬奴隸身上,這些奴隸雖然得到秦瑯的關照,特意出臺了法案對他們給予基本保障,但奴隸終究是奴隸。
奴隸們充斥著呂宋各個角落,從工坊、礦山,到莊園、家庭中,他們創造產生的價格,大多數是進入了呂宋漢人手中。
正因此,那些新移民的漢人們,如今日子才能這么好過。
現在的呂宋,本島上已經沒有了什么戰事,也不用擔心土人的襲擾之類的,雖然呂宋在外島上依然還在持續用兵,但這種用兵,更像是呂宋三衙在輪戰練兵,實兵訓練。
規格都是相對較小,輪流派出小股部隊登陸諸島,完全是教科書般的練兵作戰,海上運輸,登陸海灣河口,建立據點要塞,然后先掃蕩河口的平原,再逐步深入,通過兵站、要塞往內延伸,剿撫并用。
當河口要塞周圍基本掃清穩定后,就會再遷移來新移民,建立屯莊,墾荒種地。
秦家并不急,雖然多處出擊,但始終讓戰事保持在很小的規模內,三衙的各支部隊輪番出擊,通過實戰在一點點加強。
秦家也征服一座又一座島嶼,不斷的擴大地盤。
隨著秦家軍隊越打越強,如今土人已經很難再對抗秦家軍隊,越來越多的土人開始向秦家投降歸附。
對于這些土人,秦瑯給出的處置方案還算溫和,主動歸附的清量田地,改土歸流,頒布新的律法稅令,歸附土人承擔漢移民一樣的稅賦外,還需要抽調青壯組成保甲以及團練,協助呂宋軍隊圍剿頑抗土人。
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孩子,都要送到呂宋本島,在那里入校讀書,采取寄宿制,分配到學校旁邊的漢移民家中寄宿。
而頑抗被攻破征服的村社,就算再投降可也不會有這么好的待遇了。
對這些抵抗而被征服的村社,秦家采取的就是先把上層的達圖、戰士階層全都沒為奴隸,然后剩下的納貢者、奴隸階層,將他們先分送到各個秦家莊園或呂宋官莊,分配到各莊園進行為期三年的教導和勞作。
在這三年間,他們要學習漢語,也學習更先進的耕作等技術,三年滿,表現良好者則可遷移到新的地方,建立新的屯莊,授分田地,成為正式的呂宋編戶。
這些新的土人村莊,基本上只保留了過去的家庭單位,與原先的村社完全打亂,經過三年培訓勞改后,也就不大用再擔心控制不住。
呂宋秦家緩慢卻又堅定的不斷征服土人,新征服的土地上,遷移來漢民,也不斷分封來騎士們。
鼓聲陣陣。
無數條龍舟在寬闊的金沙江水面上疾馳競速,這些龍舟上立著旗幟,上面寫著他們的出處,比如某州某縣某鄉,或是某村,又或是某都、某旅,又或是某礦,某商行。
甚至這些旗幟上都還有商號或商品的名字,聰明的商人早知道廣告的效力,所以對于能夠進入決賽的這些龍舟都出錢贊助。
“聽說圣人新設樞密院,要跟政事堂對掌文武二柄,引的長孫太傅等相公集體向圣人辭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