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上內外兩層,前堂后寢,左祖右社。
今日,承運殿中長長的紫檀大案上,早早已經擺上了一只只青花瓷杯,年輕的內侍們往來奔走,端茶倒水,擺上點心。
連那些紫檀木的官帽椅,都一張張的擺的平平整整。
在殿中忙碌的這些侍從是齊王國官機構的,在朝廷本來的官制中,親王有親王國官和親王府官兩套幕僚班子。
國官負責管理親王采邑、食封和租稅等事務,以國令、大農、尉領銜,下面有丞、錄事、典衛,以及食官長、廄牧長、典衛長等官屬。
秦瑯如今爵封親王,擁有五千戶真封食邑,又有呂宋這么大的外封和武安這么大的內封,所以這個國官機構班子,任務還是挺重的。
不過在呂宋現行的六曹、內閣、宣徽院和騎士院的體系下,國官和府官這兩套班子,其實淪為了侍從機構,類似于朝廷的內侍省和殿中監。
親王府原是政務機關,負責親王有關的政務,主要官員是親王傅、親王友、諮議參軍、文學、東西閣祭酒、長史、司馬、諸曹參軍等。
現在呂宋國官班子相當于殿中監,主要負齊王秦瑯的生活諸事,衣食住行等,而府官班子則負責管理宮城王城事務。
雖說權力遠不及三院一閣,但畢竟也是近侍機構。
一聲鐘鳴。
國官侍從們趕緊魚貫退出承運殿,而親王府官侍從已經引著三院一閣的官員們進殿。
最先進來的是宣徽院士。
一共六位,他們都被秦瑯授予西閣學士的頭銜,不再有宣徽使和宣微副使之分,皆稱宣徽院士。
六位身著紅袍的宣徽院士進來后,便站到了殿中紫檀大長桌的右上首。
唐以左為尊。
同為皇帝侍從顧問身份的內閣學士和宣徽院士,內閣學士依例加銜東閣學士,而宣徽院士加銜西閣學士。
古人以西為右,如隴西也叫隴右,江左也叫江東。
六位宣徽院士到位,緊接著親王府參軍又引六名內閣學士入殿,他們站到了紫檀長案的左上首。
殿門大開。
臺風后天氣涼爽,微風徐徐,殿中的帳幔隨風飄動。
接下來是六曹的六位參軍事入殿,然后是騎士院的六位給事中等。
如今呂宋決策國事的便是這二十四位大員了,齊王府衙的長史、司馬二人和齊王國的國令和國尉則沒資格坐在紫檀大會議桌上,他們站在殿門口侍從、監禮。
又是一聲鐘聲。
緊接著鞭聲響起。
侍從用力甩動長鞭,三聲鞭響后,殿中寂靜無聲。
內閣學士帶頭,殿中呂宋要員們齊齊向秦瑯行禮。
三下靜鞭人寂靜,四聲千歲連天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