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些能力的官宦貴族子弟,則故意犯些小罪比如私宰耕牛入獄以避役,比如說開國大將劉弘基當年本是隋朝的勛衛,卻故意私宰耕牛入獄,就是為了逃避東征。”
自己把自己的手腳砍掉一只,還要說是福手福足,因為沒了手腳后就可以不用去遼東打仗或是去運糧了。
“可隋末大亂真正起來后,福手福足也沒用了,遍地饑荒,流民四起,百姓餓的沒辦法,吃盡了存糧,牲畜、種子,變賣一切家產,最后賣兒賣女,兒女也賣光后,只能如蝗蟲般的游蕩野外,草根、樹皮都吃光后,甚至吃土,只為了能夠緩解一下饑餓感,根本顧不上吃了土后不能消化最后也難逃腹脹而死的悲慘下場。”
“有句話叫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現在你們這輩人很難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在我們那輩人,當年可是都親身體會到的。關外有突厥等異族屢屢入侵劫掠,而州縣盜匪遍地,流民四起,你知道最慘的是什么嗎?”
“不是你失去一切財產,甚至也不是賣兒賣女,自斷手足,這世間最悲慘的是易子而食。”
“餓到眼發光的時候,所有的秩序、綱常都沒有了,心里只剩下了一樣事情,找吃的,把一切能吃的都吃下去,只為活命。”
“饑民們如蝗蟲過境,把能吃的能搶的搶光,但在那樣的亂世里,太多的饑民,根本沒有哪里可以讓他們吃飽。”
秦瑯嘆聲氣。
“餓急了的人,會把餓死的同伴吃掉,不會浪費半點能吃的東西,哪怕這些餓死者已經只剩下皮包骨。”
“在最慘的時候,大家只能易子而食。你敢想象一下,那種境況,那種絕望嗎?”
易子而食,已經是饑餓的人最后的一點人性的掙扎了。
他們保留了最后一點點人性,跟別人交易孩子吃,而不是直接吃自己的孩子。
什么叫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這就是,在亂世里,人根本不如狗。
為了活命,饑民可以做任何事,再沒有法律,也沒有道德,而在沒有了法律和道德的時代,其實最慘的還是底層的老百姓們。
那是一個互相屠殺的時代,饑餓的流民一路搶劫,失去控制的他們,也不僅僅再是搶劫食物,人性所有的惡,在失去最后一點束縛后,就變的無比的邪惡。
而有點實力的地主豪強們,也會拿出所有的家財來,招納丁勇自保,他們殺流民。
亂世里官軍圍剿流民,但他們往往也變成匪徒。
就算經過了最慘烈的那十幾年,到了大唐攻滅王世充竇建德后,這天下勉強差不多一統,但武德朝和貞觀初百姓日子并不好過。
隋末算是亂世時間較短,隋唐的接替很快。
在大唐的統治下,無數流民得以重回家鄉,再建家園,但面對著幾乎如廢墟一樣的家園,日子并不好過。
尤其是武德朝時的律法、稅役幾乎就是隋朝的翻版,還得時時面臨突厥的入侵,所以武德朝時的百姓,日子依然艱難。
“嶺南的蠻子們更沒有人在乎了,當初我初次南下時,在五嶺的山區,那里的許多山蠻,就喜歡互相偷搶別的部落的孩子出賣為奴換錢,甚至許多部落也把自己的孩子賣掉,有的甚至孩子還在肚子里就賣掉了,有些還沒懷上,就已經提前先收定金說好賣給人販子······”
“戰爭、災害、疾病、稅賦,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在掙扎求生而已,再看看如今,許多人才真正的過上了人的生活。”
安居樂業,稅賦輕薄,更別說吏治清明,這一切都是海上貿易興盛,以及對外擴張殖民帶來的紅利。
許多窮人變成了地主,許多乞丐變成了富商,愚昧的山蠻有機會能讀書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