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敬宗承認,自己雖然也當了二十多年宰相,但真的已經猜不出那位天子的想法了。
許敬宗有股子兔死狐悲的感覺,當初支持皇帝斗長孫無忌等的時候,他還覺得熱血沸騰過,覺得能取長孫無忌而代之,他日也真正的主持朝政。
可現在看到長孫無忌以及秦家的這種下場,許敬宗算是徹底明白了。
什么關隴派啊山東集團啊,什么文官武將了,其實都不過是皇帝有意引導出來的,本質上就是皇帝要獨掌大權,舍不得分權,不肯讓宰相與天子共治天下,皇帝只想讓宰相成為皇帝面前聽話的官員,而不是能夠封駁皇帝不合理詔令與之共治的宰相。
表面上的那些都是表象。
說到底,他許敬宗也是皇帝圍獵的對象之一,而之前居然還不自知。
皇帝跟秦瑯的兵法學的真不錯,分化拉攏,合弱離強,一個個的打擊。
長孫無忌等倒下了,如今秦家也被清算,接下來又該是誰,是手握兵權的程咬金牛進達蘇定方等軍方大將,還是在中樞為相執政二十余年的他這個宰相許敬宗?
皇帝是不是會把所有的元老都趕出朝堂?
這一刻,他終于明白了秦瑯當初為何對朝堂沒有半分留戀了。
貞觀朝時他還總不明白,覺得秦瑯行事有些過于謹慎了些。
李胤繼位之初,秦瑯借坡下驢,一看風向不對就主動辭職歸隱,當時還覺得他過于小心,可現在看來,秦瑯還是厲害啊。
要是秦瑯沒有早點謀劃呂宋封地,要是沒有早早退隱,今日只怕秦家的清算就不是這么點到為止,而是會被如長孫無忌等一樣家破人亡吧。
秦瑯手里握著個幾百萬人口的呂宋國,皇帝也終究還得給他留些余地。
他許敬宗手中又有什么籌碼呢?
似乎除了完全附和皇帝,他沒有半點籌碼了。
想及此,不由一聲哀嘆。
就當許敬宗以為今天的大朝會結束了時,皇帝又讓內侍取出數道詔令。
“十位大將軍對調。”
許敬宗事前毫不知曉此事,政事堂的宰相現在已經對重大軍事決策和高級武將任免毫無參預之權了。
他也是現在才知道,皇帝居然來了個十位大將軍對調,互換防區。
其中引他注意的是與秦家關系密切的程咬金牛進達蘇定方以及秦國忠李社爾這五大將,果然都在調整之列。
一邊是晉升武官階品,基本上都晉升為一二品的武階,但另一邊卻又都從更重要的遼東、朝鮮、幽并等邊鎮,調去了湖南、青海等這些內陸落后之地,甚至官職頭稱也從行營大總管、大都督府長史等變成了一道宣撫經略使。
名為調防,其實是明升暗降啊。
難道皇帝最終還是要沖著秦瑯下死手?
許敬宗憂心忡忡,雖然他已經徹底倒向了皇帝,但他擔憂的是,若是秦瑯等被徹底清算后,那么下一個可能就是他了,一來他也是元老,二來他跟秦瑯關系密切。
頭痛。
此時殿上許多人想法跟許敬宗差不多,覺得皇帝此時突然十大將對調,可能就是要徹底清算秦瑯一黨了。
殿中許多人跟秦瑯關系都很好,畢竟秦瑯雖然才五十多歲,但秦瑯十六歲協謀定策,建下擁立元從靖亂之功,不到二十就已經做上宰相,年紀輕輕就才學遠揚,甚至改革并主持了貞觀朝最開始的幾屆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