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們要想取得肉桂,只有在當不死鳥銜巢飛往埃及的過程中,當它們疲憊時,會選擇在懸崖峭壁上休息,于是商人們發現后,就會獻上牛,引不死鳥把牛帶回巢中,活牛在不死鳥的巢穴中掙扎,沉重的牛會把不死鳥巢穴破壞一些,讓一些巢穴的材料肉桂等掉落山崖下。
商人們這時就可以冒險收集這些肉桂了。
所以這些肉桂被商人們說的神乎其神,以至于埃及人用肉桂做木乃尹,羅馬人在火葬中使用肉桂,都是相信肉桂有不死鳥的重生神性。
許多西方人都極迷信肉桂,把肉桂中加入生姜、胡椒做成湯劑,相信男人喝了可以雄風不倒,甚至給姑娘兩腿間抹上,能助雙方快樂似神仙,所以肉桂在西方也成為妓院的剛需貨物。
實際上,出口西方的肉桂,有七成以上來自于獅子國,還有三成是來自于南洋以及中國,被一些商人故意假冒獅子國肉桂,也被稱為假肉桂,獅子國的肉桂也稱真肉桂。
在最貴的時候,肉桂賣的比黃金還貴重,但這些年,肉桂已經因為海上貿易量的增大,導致輸入的量增加而價格下跌了許多。
秦瑯之前在海上會盟時,除了談關稅協定外,就還曾經牽頭提出要搞香料出口協議,就是各家分配香料的產量,協商統一的香料出口價格,控制出口數量,以保證香料的高端價格,維護大家共同的利益。
其實不管是肉桂還是胡椒、丁香、豆蔻、生姜等,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稀有東西,只是一個供需問題而已。
以前西方人以為香料都來自于印度,可實際上,大多數香料都來自于南洋或中南半島一帶,印度只是很早以前壟斷著香料貿易而已,到了八世紀開始,轉而由阿拉伯人開始壟斷香料貿易。
再后來就為了突破封鎖,尋找新的香料貿易路線,所以才有了大航海時代,也因為大航海時代,引發了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在中南亞的香料戰爭。
有需求,就有商業利益,當需求足夠多,那么利益也就足夠大。
在大航海時代,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到來,他們占領控制了許多香料產地,并且大規模栽種,使的香料產能過盛,于是那些香料商人們直接就把大量的香料燒掉,然后繼續維持天價。
倒牛奶這種事情,古已有之。
香料說到底,主要還是西方不產,然后需求高,本身有腌制魚肉、調味的需要,同時又有人故意營銷炒作,所以又還有醫療、保健甚至是化妝等各方面的作用,自然導致需求量居高不下。
莫說遙遠的西方,就連中國古代,胡椒這些東西也都是貴的很,甚至在漢魏時還主要從西域那邊絲路進口,繞了一大圈。
哪怕到了唐宋時期,胡椒等香料依然是高價,就算到了明朝,皇帝都通過朝貢貿易把販來的香料壟斷在自己手中,然后高價出售,或拿來當成貨幣發給百官當成俸祿。
如果秦瑯能夠拉著南洋諸國建立起這么一個香料供應組織,那么就能控制產量、控制價格,內部分配份額,有序競爭,互相合作,避免惡性競爭,無序搶奪市場,導致產能過盛,價格崩潰。
這就好比后世的石油組織一樣,產多少、什么價,他們說了算,價格低了就減少開采量供應量,把價格拉上來。
胡椒論顆賣,一頭牛換兩斤豆蔻,一匹馬換一斤藏紅花······
黑胡椒牛排、白胡椒豬肚雞,美味啊。
實際上,受限于海上航運,加上之前波斯、大食等的戰爭,導致南洋通往地中海的商路并不通暢,得海陸兼行,甚至得通過戰爭區,使的香料供應量大減,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如今大食內戰又起,從紅海到波斯灣,從阿拉伯半島到地中海,到處都是戰火,商路不暢,西方各國市場上的香料價格不斷攀升。
許多商人都在尋找開辟新的貿易路線,有人試圖穿越非洲內陸,繞過紅海,有人試圖走阿拉伯半島北線,也有人看到如今大唐的強大,試圖先往東航行到中原東南沿海,再經陸上絲路往西經西域走北線,不經波斯而直接沒里海黑海,抵達羅馬、法蘭克,再至地中海。
當然也有商人試圖通過交州紅河進入云南劍南,然后進入關隴河西,或是直接在印度河口登陸,上溯翻越開伯爾山口,進入吐火羅,經昭武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