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當眾說,如今情況特殊,應當直接就擁秦王為太子,這樣監國攝政就更加名正言順。
李義府開了這頭,在座的其它宰執們,也都明白今天的形勢。
跟秦家關系好的樞密李社爾也主動站起來,支持擁立李賢為太子。
于是乎,很快,在座的這些大臣和勤王功臣們就已經達成一致,天子病榻前擁立秦王李賢為皇太子。
由翰林院大學士李安期起草冊立皇太子的詔書,然后政事堂宰相、樞密院執政、翰林院學士,以及轉運司的計相等紛紛在詔書上附署名字。
這是一份非常特殊的冊封制書。
但也不是沒有先例,畢竟皇帝此時的狀況,非常危急,可能就醒不過來了,也有可能醒過來后也沒法再治理朝政,甚至連話都說不了,此時擁立太子也是很正常的。
以往歷朝,甚至皇帝突然駕崩,然后大臣們擁立太子為天子,甚至是沒立儲,直接擁立一位皇子為新天子的事也是很多的。
當冊封制書擬成,宰執們紛紛署名用印。
于是乎大臣們就擁著李賢在皇帝榻前即皇太子位,大家對著這位新太子殿下拜禮。
李安期又草第二道詔敕,仍以天子名義,詔令皇太子李賢監國攝政,由宰執們輔政聽政。
到此時。
李賢便算是取得了大唐臨時最高權力,可以名正言順的決策國事。
李賢坐在殿中,心潮起伏,激動萬分,他望向表兄秦俊,知道今日秦俊當為首功。若非秦俊力挽狂潤瀾,此時只怕已被高賊等得逞。
一旦皇十四弟被立為太子,甚至是被擁有天子,那他就再無半分機會,甚至將來處境都十分危險了。
“今日清君側除奸佞,勤王救駕,靖亂除逆,齊國公秦俊當屬首功。”
“詔拜秦俊為檢校侍中,仍兼左神機軍大將軍、并檢校北門禁軍諸營。”
皇太子李賢知恩圖報,對表兄秦俊非常大方的封賞了一個檢校侍中之職,正好填補蕭沈空位。
當然這也不僅僅是感謝,因為侍中是門下高官官,也是政事堂宰相,這個位置非常重要,他剛監國,自然需要自己人占據緊要之位。
秦俊也按例推讓幾次,然后勉強接受。
“宿國公程處默、彭國公牛建武,忠于王事,勤王靖亂,功績并列一等,程處默授樞密院使兼左羽林大將軍、牛建武為判樞密院事兼左千牛大將軍。”
樞密院的正副長官之職,被授予二人,分領上下院,薛仁貴改為樞密副使,成了上院程處默的副手。
“起復許敬宗為檢校中書令。”
······
一通論功行賞,勤王功臣們各有加封賞賜,而今日殿前有擁立之功的宰執大臣們,也多得了階加一級,或是爵晉一級或是加食邑的賞賜。
然后派程處默與薛仁貴、李義府往玄武門外,向北營諸軍將士宣讀詔敕,安撫諸軍。
派牛建武、許敬宗、李何力往皇城向三省六部百司宣讀詔敕,安撫百官。
秦俊仍帶兵宿衛宮禁,保護圣人和太子。
又讓秦懷道與李安期持詔敕前往京畿南衙番上諸營,宣讀詔敕,安撫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