罽賓后來還與西漢建立聯系,絲綢之路開通,罽賓也成為絲路南道上的一支重要支線。再后來,貴霜帝國征服了罽賓,這里發展成重要的佛教中心。
在貴霜衰弱后,又一支塞種人重建罽賓王朝,一直從晉朝延續到大唐。
當初玄奘西游,也經過此地,翻譯為迦畢試國。
不過這個時候的迦畢試國,不再是塞人國王,而是被西突厥的一位特勤阿耶率兵殺國王奪王,阿耶將都城遷到了犍陀羅一帶(白沙瓦)。
不過其主體,依然還是塞人,以及大月氏、粟特等等。
大唐之前設立了修鮮都督府,領羈縻州十。
雖然設了都督府,但也只是名義上是大唐臣屬,實際上這依然是一個以突厥貴族控制的塞人王朝,崇信佛教。
而且雖然罽賓衰弱,可附屬于他的藩屬國依然有許多個,基本上興都庫什山以南的喀泊爾谷地,到信度河流域,甚至是克什米爾地區,眾多小國,如今都是罽賓的屬國。
大唐皇帝的西征戰略目標,其實都是人家的藩屬國。
這消息一傳到吐火羅,罽賓國王自然不甘愿。
雖然罽賓去長安一萬二千里,可這些年大唐可不是耍嘴炮的,先前天山南北的于闐、龜茲諸國被滅,大家記憶深刻,否則也不會那么甘愿的就向大唐稱臣納貢,改設都督府了。
但之前也就是對大唐稱都督府州,平時關起門來大家繼續當自己的國王,該征稅征稅,該過日子過日子。
現在不一樣了,大唐好像要來玩真的。
偏偏此時朝廷又把西突厥廢除了,殺兩汗廢十姓。
吐火羅本就是當年西突厥可汗派兒子南下征服吐火羅諸邦國王公后,建立起的一個西突厥的葉護國,是西突厥的一部份。
只是后來西突厥內斗的厲害,可汗走馬燈似的輪換,所以吐火羅葉護國與西突厥汗庭關系疏遠了些。
但說到底,吐火羅葉護也是西突厥王族,甚至下面的不少邦國的王公,也都早換成了西突厥的貴族特勤等,另一些邦國,也有西突厥派去的吐屯等官,或采用聯姻等手段控制。
本質上來說,西突厥對吐火羅地區的控制,就跟當年西突厥對天山南北的焉耆、龜茲、高昌等國的控制方式是一樣的。
弱小點的直接吞并,由突厥人當國王,實力強點的,則聯姻,派突厥貴族去任吐屯官。
李胤殺兩汗,廢西突厥汗國,又要用兵信度,這在吐火羅的一眾西突厥貴族們來說,充滿危機感。
大唐皇帝這是要把吐火羅也給平了?
沒有人甘愿交出手中的權力,當年的高昌、龜茲等的反復橫跳,早就證明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