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突厥卻始終沒法聯合起來對抗大唐,因為大唐一直在分化他們,讓他們持續內戰。
這個策略是高明的,所以用了幾十年時間,大唐強勢進入西域,不斷向西推進,西突厥最后甚至被分為兩可汗,分統兩廂,從此徹底的對立起來。
連可汗都是大唐天子所立。
本來只要照著這種策略繼續下去,穩步推進,一點點的蠶食推進,再過幾十年,西突厥兩廂諸部,只會徹底的淪為跟東突厥諸部一樣的附庸,甚至真的就改土歸流了。
等徹底的先擺平這兩廂十姓,然后到時再去面對吐火羅、昭武、可薩也不遲,到時繼續一個個的干。
可李胤行事,總是很激進。
時機未到,就先把忠于朝廷的兩可汗給陰死了,然后還立馬就廢除西突厥汗國,要把兩廂十姓改土歸流,也不管時機是不是到了。
這樣搞結果就是不但西突厥兩廂再次聯合起來,而且現在把吐火羅等也給激怒逼反了。
這不是傻是什么。
李胤好在退位為太上皇了,可西域的局面卻只能由新皇來面對。
大食此時也結束了內戰,再次對外擴張,東方的平靜也要被打破,如此一來,大唐現在西域,幾乎是與所有人為敵。
就算大唐在西域布局幾十年,可這樣搞,也讓人頭痛的。
罽賓國是塞人重建的,稱為喀布爾夏希王朝,西突厥人鳩占鵲巢,但依然還是沿用喀布爾夏希王朝的名字,對上是臣屬于西突厥吐火羅葉護,對下,則又有犍陀羅等十幾個屬國。大唐就算真想要進入信度河流域,想獲得肥沃的河谷平原為戰略物資的支撐,也不一定就要用這種直接的手段。
完全可以如在大宛、碎葉等一樣,跟罽賓談條件,搞利益交換,適當的出讓一些好處給他們,然后換取大唐在信度河流域,建立起海港或是軍鎮,到時兵過去了、移民過去了,建起軍鎮,建起軍屯民屯,等積攢了足夠的實力后,想干什么不行?
從某些方面來講,在開元朝后期,朝中沒有了足夠威望的元老重臣坐鎮后,皇帝確實已經有些為所欲為,沒有制約,而盧承宗竇德玄等這些所謂宰相,也沒什么真本事。
西域的局面一朝糜爛,這些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甚至一個處置不好,大唐可能就要退回天山以南了。
大唐開拓西域,也有秦瑯的一份心血功勞,如今看著這心血將要被毀,秦瑯也非常心痛。
思來想去,還是要去一趟洛陽。
他無意要當什么四朝元老,不想做什么首輔顧命,去洛陽轉一圈,給新皇站站班,然后對西域的戰略部署幫著做些調整,不管怎么說,他都不希望大唐由盛轉衰。
“三郎去洛陽,那我也同去。”
“這一路旅途辛苦,你就在家休息吧。”
“新皇繼位,林邑也總要去朝賀的。”
第二天一早,秦瑯便再次啟程北上,換乘了秦家的快帆船,這種船比一般的大寶船小速度更快,屬于武裝護衛艦,載重量不高,但速度快。
自林邑順化象港出發,直奔廣州。一路上,盡量減少停岸,趕到廣州后,也沒有進城,而是直接沿江北上,通過大瘐嶺運河進入贛江水道后,順江直下九江。
從九江換船趕往襄陽,再換運河船自唐白河向北過方城山進入河南境。
一路舟車勞頓。
日夜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