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程處默、牛進達都只能列入七十二將之列。
武廟當然不可能沒有秦瑯一席之地,畢竟這個武廟是大唐設立的,秦瓊在貞觀朝也只是入武廟七十二將之列,但排名不斷上升,李胤繼位,秦瓊是國丈,自然就升為亞圣,等到外孫李賢繼位,因為是秦瓊孫子擁立他繼位,自然就把秦瓊尊為武圣,直接與姜太公并列。
秦瑯這個岳父也因此被尊為亞圣。
其實論戰績甚至是兵法著作成就,當然是秦瑯比秦瓊更厲害,但大唐以孝治天下,所以還活著的秦瑯肯定得讓著死去的秦瓊的。
對這些,其實秦瑯不以為意。
當年是他最早給秦瓊造神的,目的也是為了秦家。如今秦瓊被一步步推到了武圣、帝君的神位上,對秦家自然是有利的。
至于秦瑯自己入不入武廟,成不成亞圣,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假如秦瑯哪天翻車了,落的跟長孫無忌一個下場,那就算他現在成了武圣帝君,也會被朝廷清算,從武廟里被扔出去。
李賢雖看著是個老實孩子,但他現在已經是皇帝,改名叫李曌了。
哪怕現在還是個老實孩子,但當了皇帝就注定不會平凡,五年十年,也許變化不大,但十年二十年呢?
權力是不可共享的,李胤可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長孫無忌當初不也是李胤的親娘舅,長孫不也想著給外甥皇帝當家,免的他太年輕把握不住。
結果呢,長孫無忌被李胤搞的家破人亡,要不是秦瑯幫忙收留了些長孫家的族人,長孫家那些被流放嶺南的族人都可能死差不多了。一個驛丞,就能輕易的弄死一堆長流人。
居安思危。
不是秦瑯信不過李曌,而是這玩意到了最后必然會到那種局面的。
要么是李曌跟李胤一樣反目成仇來清算他,要么就是哪一天他秦瑯被迫成了曹操、司馬懿,又或是王莽和霍光。
可秦瑯既不想當曹操和司馬懿,也不想當霍光和王莽。
宴會搞的很熱鬧,大唐天子跟公卿大臣,藩酋外使們也拉近了許多距離,更別說還向四夷外邦們展示了大唐的富貴強盛。
秦太師自然也成了夜宴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一部份,許多人都以為,今后大唐朝廷很長一段時間可能都是秦太師爺倆當朝執政了,畢竟天子還太年輕,既無經驗又無威望嘛。
宴會結束。
秦瑯叫上兒子秦俊一起坐馬車回去。
昨天也沒機會跟秦俊細談。
“大郎,執掌朝政的感覺如何?”
秦俊笑笑,“兒子只是掛了個名而已。”
皇帝繼位之前,他一直在宮中帶兵宿衛,所以政事堂也好樞密院也罷,都沒去過,兩府重大事務雖也都會過來請示他,尤其是政事堂那里,重大決策還要請他執政事筆簽字和加蓋中書門下之印。
崔敦禮回來任翰林院大學士前,內制也都是由學士草擬然后請他謄抄簽字蓋印。
登基大典后,宮禁宿衛等都恢復制度,秦俊也不再帶兵宿衛宮中,但他也沒有怎么過多攬權。
不管是東西兩府的事務,還是翰林院這邊,他都是盡量跟其它宰執們商議,很少做主拿決定,盡量尊重許敬宗李義府程處默他們的意見。
“阿耶回來了,兒子明日便上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