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當年王玄策隋末之時,只是始安郡桂林李襲志手下的一個屬吏,后來歸唐后得舉薦也僅為廣西融水縣令,到貞觀時也不過是愛州折沖府的一個長史,若非遇到秦太師賞識重用,他這般嶺南蠻夷,哪可能成為實封國公,晉身執政?”出身五姓的盧照鄰有些瞧不上王玄策。
不過出身于寒門,父親就是死在縣令任上的駱賓王,卻是非常崇拜佩服王玄策的,當下反駁,“王公家也是南北朝時南遷的漢家士族,雖然起家卑微,但不越發襯的本事了得?不說當年他在愛州任長史時,便敢帶著幾百人為大唐南拓三百里地,就說貞觀末他出使天竺,當初憑一人一節,就能威懾吐蕃,平定泥婆羅內亂,更能一人滅中天竺一國,這等豪氣,不正是我等文人當向往的嗎?”
王玄策這輩子戰功赫赫,但人家可是正經的文人出身起家啊。
王玄策簡直就是唐之班超、耿恭,這等牛人,讀書人有幾個不羨慕的?
盧照鄰或許覺得人家出身低,是嶺南蠻子,如今也能成為高高在上的實封國公,心里不爽,但對駱賓王這等寒門出現,少年時受過苦的士子們來說,王玄策簡直就是偶像啊。
那真是全憑自己本事,一步步從嶺南蠻子掙到了如今的實封國公。
說如秦太師年輕時寫過的那首詩一樣,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是啊,凌煙閣上的那些開國功臣們,又有哪個是真正的書生呢,能食邑萬戶的列侯,誰不是有著赫赫軍功?
相比之下,秦太師雖然是所有大唐年輕人的偶像,但畢竟秦瑯起家可比王玄策高的多,軍功新貴、國公上柱國的兒子,尤其是機緣之下,還能參與玄武門靖亂,一下子就成了協謀靖亂功臣,十六歲就直接成國公了,這是許多人六十歲都爬不到的高度。
“要說啊,王玄策能有今日,其實也全是靠著秦太師提攜,否則就算有本事,也沒發揮的地方。想當初,他在愛州抗命,要是換成其它長官,說不定直接就把他砍了,哪還有給他直接請封檢校刺史的可能?更別說之后仕途平步青云,更離不開秦太師的照顧。”
朝中有人好做官,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就如盧照鄰這樣的五姓名門子弟,又師從幾位天下名儒大師,但到了京都洛陽,結果依然仕途不順,他入京較晚,盧家朝中最大的靠山房玄齡已經死了,甚至之后房遺愛謀反案,還牽連了盧家人。
所以后來他在洛陽漂了一段時間后,選擇了來濟投靠,也是看中來濟既有才學名聲,同時還有極強的靠山。投靠了來濟,自然也就加入到了秦瑯勢力。
王玄策是秦瑯的人,吳師盛同樣是秦瑯的人,這次兩人以滅驃越軍功高升厚封,卻也離不開有秦太師的照顧。
“你們說秦太師會是漢之霍光,還是魏之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