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敬宗喜歡聯姻,滿朝勛戚或地方豪酋,只要有權有勢或有錢財的,他都愿意聯姻。
這么多年下來,許敬宗確實聚斂了許多錢財,但是其中真正貪污而來的并不算多,有部份是受賄,更多的還是跟著秦瑯一起搞投資參股賺錢。而這些,在許多人眼中,就是以權謀私,貪斂腐敗。
甚至因為當宰相多年,兼修史書,所以他經常修改史書,把政敵丑化,而自己的姻親就故意美化。
相比起許敬宗,李義府表現更壞。
比如洛陽有一淳于氏因罪入獄,可就聽聞長的非常美貌,李義府就暗里指揮大理丞將她釋放,然后納為妾侍。大理寺卿據實上奏,李義府怕事情敗露,便逼迫大理丞獄中自隘,以毀滅證據。
侍御史、名儒王義方彈劾他,他就公報私仇,故意陷害王義方,將他貶出朝堂。
李義府雖然當宰相時間不長,可卻廣結朋黨,大肆安插子弟擔任清要官職,其妻妾、子婿還大肆賣官鬻爵。
當初他還只是門下省九品典儀的時候,杜正倫是侍郎,因為曾經被杜正倫訓斥過,便一直懷恨在心,后來李義府終于做到宰相,于是便暗里搜羅杜的把柄,在皇帝面前進獻讒言,把杜正倫罷相貶出。
沒當宰相的時候,李義府主動巴結趙郡李氏的給事中李崇德,想方設法讓李崇德把他列入趙郡李氏族譜。后來李義府當了宰相后,卻不念舊情,李崇德惱怒,把李義府從族譜除名,李義府憤怒的讓人羅織罪名,把李崇德下獄,并在獄中迫其自殺。
待其死后,還沒放過其妻女,將其沒入教坊,然后他又以權謀私,把其妻女買下入府為奴強幸。
此類事情還非常多。
之前李胤寵信李義府,特意提拔他為首相,都是因為李義府有能力又識趣,懂得配合皇帝,所以李義府雖經常被彈劾,可李胤都不追究。
據說李義府做宰相不過數年,貪污就超過兩萬貫了。
至于說以權謀私到處占干股等謀得的灰色收益,就更多了。
秦瑯之前把李義府和許敬宗都免去了他們的三高官官職事,只留了個同平章事銜在政事堂做相公,也是有這原因。
沒有直接罷免不用,也是因為這兩人畢竟還能用,此時又是過渡的特殊時期。
本來秦瑯也打算,自己離開之前,肯定也是要讓許李二人致仕的。
許敬宗已經七十了,李義府才四十九,比秦瑯都還年輕一些,但只要到時渡過交接期,穩定下來后,他要讓他們致仕退休,他們肯定也不敢拒絕。
只是沒想到,現在學城的學生們突然就開始搞事了。
這些學生們說他們年輕熱血也好,說他們有參政議政之心也罷,但確實打亂了秦瑯的計劃。
眼下若是這些學生們鬧大了,最后會讓朝廷很被動。
直接給長孫無忌翻案,到時就會讓新皇顯得不孝,上來就翻父親的案,改父之道。
再者,翻這案到時肯定會燒到許敬宗等身上,不管怎么說,現在許李二人都還是秦瑯組閣的成員,這會危急到秦瑯的這個內閣。
政治上的事情,從來不會簡單。
也許學生們出發點很簡單,但事情起來后,肯定會有人渾水摸魚的,如今正是因為秦瑯他們獨掌大勢,這才能最快的安穩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