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招人,條件非常優厚啊。”
連皇帝都特意下了一道詔令給洛陽學城諸院校,讓配合秦太師招人。就算沒畢業的學生,若有意去呂宋,也可以先辦理休學。
“呂宋招人干嘛?”
有人無語,還招人干嘛,當然是招攬人才嘛。京師學城里的那些個地方道州駐京進奏院,哪年不要到學城里招人?
畢竟除了通過吏部銓選渠道選派官吏到地方外,地方上也想要自主的招一些人才,尤其是吏員。
除了舉人爭奪的比較激烈外,那些專科人才就更受歡迎了。
比如說工部名下的礦冶學院的學生,他們會堪探會冶煉等,而如今地方上發展經濟,誰不想開采本地的礦產,一個礦能帶動很大的經濟發展。
另外太常寺下屬的醫學院,這里也都是各地爭奪的人才啊,醫生、藥師,爭的打破頭。
還有諸如擅長財會記賬的,精通訴訟律法的,精通書寫文案的,都是優質吏員,哪個衙門都是極缺的。
還有就是老師,大唐如今的教育事業搞的很大,各地的官學也多,所以這塊的優質人才也缺。
對于多數學生來說,他們當然是希望能夠通過三年一科的科舉,考中進士,然后直接就是高起點,但考進士畢竟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畢竟三年才錄取一千人,但僅洛陽學城里就幾萬學生,這還沒算上西京長安的,以及那些州縣的各地官學,還有大量的私人書院的。
考不中才是正常。
家族條件好,或者本身很有自信的可以多考幾次,一般條件的,可能能考中舉人甚至只要考中秀才,待到三十左右,可能就要開始考慮先找個事干了。
畢竟就算從吏員干起,也畢竟是端公家飯碗,不是金飯碗那也是個鐵飯碗,而且大唐如今官吏也沒有那么嚴格的界限,只要干的好,還是能夠升上去的。
流外吏職九等,升到頂,參加吏部考試,通過后也一樣就成為流內品官了。
每年各地官府都會通過吏員考試,或是特聘等方式,招募優秀的人才。大唐一千多個縣級衙門里,文職吏員,一般都是以秀才為主了,沒有個秀才功名,很難站的住腳,這已經不是以前,胥吏成了父子相襲的世職一般,甚至形成地方胥吏家族,還能架空朝廷派來的縣令等主官。
如今不同了。
哪怕是流外九等的吏職,都有嚴格規定,本縣人回避,不得用本縣人。基本上都是選用童生、秀才為主。
而到了州一級,更有許多舉人擔任吏目。
而州縣衙里的跟捕盜、治安、刑獄等相關的吏職,則一般都是要授給有過從軍經驗者,大多是地方團結兵或是弓手們為主。
而各地官立的醫院、學校,這里面需要的更是些專業人才。
“聽說呂宋開出的條件非常豐厚啊,新科狀元郎狄仁杰都已經決定加入呂宋,隨太師南下,據說太師直接開出了呂宋騎士院都察科給事中的要職給他呢,而且直接授他八郎八尉中的儒林郎。
到了舊金山,直接分一套兩畝的宅子,還給他五百畝地的采邑,據說還給兩個侍妾,四個昆侖奴仆,安家費都足足三百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