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其次是西南地區,通海、永昌、洱海、麗水、驃越、藏南、西昌這些地方,遍地蠻夷,交通不便,肯定也得部署大量折沖府。
這三大邊鎮后,塞北、河隴、交州等地,肯定就是次要級的,部署二三十個折沖府,有個兩三萬人就夠了。
而其它如兩京之地,僅需各保持個百來個折沖府就夠了。
至于說山南江淮河北嶺南諸地,相對富庶太平,所以各部署個八九個,十個折沖府,有萬把人就夠了。
重新調整軍事重心之后,那么超過七成的折部府外遷。
邊疆之地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地盤,還能優先調最好的土地。
比如說在西域,高昌、庭州、碎葉、伊麗、清海、大宛,以及疏勒、于闐、龜茲、焉耆這些地方都有很肥沃的平原、綠洲,宜耕宜牧,到時十萬西域兵馬,上百個折沖府可優先在這些地方圈劃軍田,授給安西府兵落戶。
除了基本軍田外,為了鼓勵這些府兵鎮邊,還可以拿出更多土地來授給軍官們做職田,若是將士們立功,還可以再授他們勛田,甚至是領地采邑,允許世襲。
反正現在授地沒什么成本,但這些卻是能夠大大改變貞觀以來后,府兵們缺少足夠的動力的問題,打仗立功,不僅能升官授勛,甚至還能封爵封地,這難道還不夠吸引人?
想想人家安國齊王,人家海外世封領地呂宋,就是座南海中的金銀島,流金淌銀啊,就是他的內世封地武安府,那也是擁有百萬人口,秦瑯坐分三分之一的稅收,這起碼相當于十萬戶二十萬戶侯了。
這種世封領地的好處,誰還能看不明白,畢竟從貞觀到如今,也已經三十多年了,絕大多數的世封領地,就算遠不如秦家的,但也還是很不錯的收益。
來濟他們打算用這種方式調整大唐的軍事重心。
改變邊疆的軍事局面,增加邊軍戰斗力,甚至減輕邊軍的軍費壓力等。
如果府兵移駐邊地,分授軍田,又賜封功勛爵田領地,還搞軍屯,邊軍的糧食便能自給,而邊軍穩固,朝廷就又能遷移更多的新移民過去發展,有了安穩的邊疆形勢,才會有穩定的稅賦收益等。
到時也不指望說邊地還能有稅賦收益上繳國庫,只要能夠維持的了邊軍的軍費,甚至是能解決大部份,那對朝廷來說,都已經是解除了一個沉重的包袱。
畢竟這些年來,朝廷軍費開支,一年比一年高。
“朝廷諸公是真狠啊!”
秦瑯透過這些字句,甚至從中嗅到了跑馬圈地的味道,不是邊軍圈地,而是洛陽朝中的那些貴族豪強們想圈中原土地。
六七十萬府兵外遷,加上他們的家人親族,這里面會騰出相當巨大的土地量,尤其是中原折沖府的軍田,可大多都是開國之初時就已經圈占的中原各地最肥沃的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