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聽聞此次國舅滅亡的東曹國,就在大宛盆地口,此國原是康國的四個附庸小國,其國王也是康國王族子弟擔任的,東曹國的王城建在一個不小的綠洲上,背倚波悉山,北臨藥殺水,東面就是大宛盆地,而西南就是位于那密水流域綠洲上的康國。不如直接將東曹國王城和綠洲,皆賞賜給國舅為世封之地。”
這里土地肥沃,又處于絲路要道上,是一塊十分肥沃的大綠洲,拿來賞賜給為國立有大功的秦俊,當然是不錯的。
東曹國王城唐稱率都沙那,也是東曹國最核心最肥沃的綠洲,且周邊還有不少綠洲,可就算只把率都沙那王城和其所在的綠洲封賞給秦俊,也都是非常重的賞賜了。
天后不肯虧待自己的兄長,于是也對這個地方很滿意。
“那就將這個率都沙那城和所在的綠洲,封賞給武安郡王為其世封之地,就直接更名為東曹州,以后為武安郡王家世襲之封地。”
簾外。
來濟等兩府宰執相公們,聽天后直接就把東曹王城給封賞給秦俊了,也是微微意外。
不過,沒人反對。
主要就是這東曹州畢竟太過遙遠,離中原萬里之遙呢,當初更定軍制,其中有重要的一條新政,就是在邊軍駐扎之地,拿出大量土地來封賞給將士、官員們。
東曹不過是粟特小國,屬于康國附庸,康國做為河中第一大國,雖然并不是漢代的那個康居。漢代康居曾是個游牧部族,是河中一霸,跟月氏、大宛等并皆稱雄,不過到了如今的康國,卻是一個半游牧半定居的國家。
只是仍然還是河中一霸,其它的石國安國等,基本上就是那種傳統的粟特城邦,但康國卻是唯一擁有羈縻附庸小弟的大國,東曹西曹中曹三小國,都是康國附庸,甚至國王都是康國王室,還有米國也是康國的小弟。
從隋朝起,西突厥人成了西域霸主,河中的粟特人跟天山南北的其它城邦一樣,無不被突厥人盯上,許多城邦都被突厥人易主,更換了突厥人國王。
但唯有康國是從不曾被突厥人替換王室的,康國擁有河中最多的軍隊,也擁有一支很強的雇傭兵柘羯武士,河中的粟特人一般都是經商,少數游牧,其中游牧里面出精銳戰士柘羯。
這些人往往成為康國輸出河中粟特諸國的雇傭兵,也會充當粟特商人們的護衛,他們沒做生意的頭腦,但騎射打仗是看家本事。
所以當年康國是唯一沒被西突厥人換了王統的國家,最后只是跟西突厥聯姻和親而已。
河中地區廣闊,朝廷需要的就是控制最重要的大宛盆地和其它幾大綠洲就行,至于剩下的地方,能招移民就招移民,招不到拿出些來分封出去也不用舍不得,畢竟慨別人之慷,都是新征服的土地。
能守住才是自己的,如果沒人守不住,那也不過是一場空。
正因此,天后要把這么一塊非常富饒肥沃的東曹王城賞賜給兄長,來濟們也不反對,秦俊的功勞足夠高,又需要他繼續鎮守河中,所以這塊秦俊剛打下來的地封給他,大家也同意。
皇后卻又在簾后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