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軍制實行后,各鎮節度使鎮守邊疆,例授雙旌雙節,有了很大的職權,更別說西域唐軍圍剿西突厥人都好幾年了,抓了幾十萬突厥人和雜胡為奴,朝廷也都是同意的。
畢竟若無朝廷中樞相公們的授權許可,這種根本性的政策,節度使們也不敢亂來。
而朝廷的默許,則是根據當年圣祖親征遼東之后,對遼東高句麗人的處置。當年的處置要稍輕些,大部份內遷中原安置,部份戰俘則貶為奴。
但后來朝廷征朝鮮半島,對三韓可就狠多了,世祖定下了移民換種詔令,見到三韓人就抓,可不管你服不服降不降。
正因有這些先例在,所以如今西域唐軍對西突厥人毫不留情,對粟特人自然也不用留情,甚至西南的永昌、驃越和藏南、西昌這幾鎮,如今對付諸蠻夷們也是非常兇狠的。
朝廷掀起了新一輪的移民潮,有意加劇中原內地的土地兼并,讓普通的漢人無產或低產的百姓遷移邊疆,讓他們到那邊去做地主。
中原地區搞莊園奴隸制經濟和城市工商經濟,移民拓邊,中原的窮漢人都過去授田分地做地主。
但是這個政策有一個缺陷,那就是中原窮人遷移邊疆后,中原地主們的莊園或工坊制造業,勞力需求缺口會更大,所以需要更多的奴隸補充。
同樣的,遷移邊疆的漢人,就算能分到許多田地,但如果僅靠自己那也當不了地主,甚至生活可能還不如以前在中原,所以要提高生活、收入,必須也得靠蓄奴才行。
這些都逼迫著朝廷全面的對外擴張,尤其是以搶奪人口為主的擴張。
秦俊滅石國、東曹,然后把兩國的人全都弄成奴隸,幾十萬人口沒為奴隸,不但沒有半點過錯,反而是一件大功。
只是讓兩府宰相們稍稍有一點點不滿的是,秦俊太偏袒河中鎮了,這些年打突厥攻粟特,抓來的數十萬俘虜,基本上都是西域自己消化了,流入中原的也就是些貴族、美人、工匠,或是一些識字的商人等,青壯勞動力和好生育能力的年輕女子,卻大多被西域三鎮的軍將和其家眷們消化掉了,少部份也是賣給了西域新移民。
這次又得了二三十萬人口,還有無數的牲畜等,朝廷很希望能夠從秦俊那里多分一些人口牲畜,尤其是人口,哪怕是朝廷給河中鎮劃拔絹布錢幣軍費來換都行。
大量百姓遷移邊地,使的現在中原的勞工荒加劇,奴隸市場上的價格在節節攀升,貴族豪強們新兼并的土地沒人耕種,也佃不出去,工坊礦山也都缺人。
會議最后,幾位相公就提議要派銀青光祿大夫、秘書少監、趙國公長孫延前往西域宣慰三鎮,賞賜將士功勛。
不過他的主要任務還是去跟兒女親家秦俊爭取這次多弄些人口回來,二三十萬的人口,這次起碼得給朝廷十萬吧?
長孫延是長孫無忌的孫子,他的兒子長孫無翼已經跟秦俊的女兒訂婚,兩人這關系,比較適合此次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