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其實也有些私心,當年開元末,太師曾交給臣一只開拓船隊和一批人手,還給了臣一張海圖,在南洋的東南深海中,還有一片蠻荒之島,太師讓臣去開拓征服,為大唐開疆拓土,也讓臣將來可以自立門戶。”
“這十幾年,臣雖在西域鎮守征戰,但有太師的關照,臣的幾個不中用的犬子替我開拓荒海,倒也有所成就,如今征服了一些島嶼,建立了一些開拓據點,所以臣想著趁著這身體還行,便過去完成當年沒能完成的事情,親自去指揮犬子們經營這份家業,也算是正式從呂宋秦家分門別戶出來。犬子們能力不足,還得我去帶領······”
皇帝的延英殿里就有南洋宣慰司的海圖,還是由呂宋的太師秦瑯進獻的,比起朝廷兵部職方司自己收集繪制的大唐海圖可要精確多了。
起碼不論是呂宋還是婆羅洲又或是蘇門答臘、馬來半島等總不會有形狀都不對的情況出現,雖然在具體的比例上,秦瑯是有意把南洋諸島等比例的縮放了一些的。
畢竟,真正的南洋群島,那幾大島確實是有些大的,光是如今的呂宋國的地盤,就已經不小了,北起呂宋島,南接婆羅洲東部,而蘇拉威西島以及南洋香料群島,加上新幾內亞和澳洲都已經由秦家登陸并開始殖民。
其中婆羅洲島東部,就是秦家跟渤泥國在前幾年新簽訂的上海條約劃界的,按條約,整個婆羅洲大島,以中間的山脈、河流劃界,東部歸秦家。不過按雙方劃定的界線,其實秦家的這個東部,大約是占了婆羅洲的三分之二的。
但對于渤泥國來說,他們本身自己直接統治的地方,也只有婆羅洲大島的西北部一片,其余的地方,也僅僅是一些沿海地區的宣示主權而已,在更內陸的中心地區,那里本就多是原始叢林,尤其是島太大,所以島內地地區非常炎熱,并不適合生產,只有一些非常落后的原始部落存在。
大家劃界時,誰也不會在意這些野人。
渤泥國在意的是跟秦家維持好友好關系,以加強貿易,搭著秦家的船,獲得更多海上貿易,畢竟呂宋越來越發達,渤泥也因為呂宋的原因,成為了呂宋南下的一條重要航線上的節點,渤泥因為呂宋,如今發展可是比以前強許多,這海貿利潤也得了不少,放棄一些蠻荒之地也不是不可以。
對秦家來說,有機會的時候圈下婆羅洲大部份地區,雖然適合開發經營的地方也不多,但先圈著,慢慢來。
小據點將來總會變成港口,內陸的礦點、也能發展成集鎮嘛。
而如蘇拉威西大島,秦家也是宣示了主權,然后在上面征服了一些土著部落,建立了幾個殖民據點港口。
反倒是香料群島,那些小島因為丁香等香料特產,被秦家十分重視,如今不僅駐兵,還修建要塞、碼頭,建起香料種植莊園等,把香料的種植和加工等都提升了規模和質量,不再是以前那種土人隨便采摘的模式。
至于新幾內亞大島和新西蘭和澳洲這幾處地方,現在也由秦家宣示了主權,樹碑銘文,建了幾個小據點。
澳州也正式成為了秦家的流放地,把一些罪大惡極的家伙,扔到那個島上去,在那里一邊養羊捕魚一邊種地開礦,他們既要自給自足,還得給秦家創造價值,否則被趕出據點,只能去跟那些土著野人們愉快的交流或自生自滅了。
劃給秦俊的新幾內亞,秦俊不在的時候,秦瑯也有派人在那邊經營,建了些據點,主要是種香料和甘蔗、棉花以及采礦、伐木,十幾年時間,那邊的幾個據點,總共加起來都沒一萬人。
皇帝對南洋的具體情況是不了解的,也只知道個模糊的大概,知道呂宋東南確實有那么一個島,看著好像也不算小。
但聽說是個滿是原始叢林,只有些食人部落的鬼地方,也沒啥興趣。
“這島太偏遠落后了些,經營這個島劃不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