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的船隊甚至能夠直接駛抵地中海的埃及亞歷山大港、羅馬君士坦丁堡,駛入波斯灣的兩河地區沿海······
后來又開始沿著東北海岸,不斷北上深入。
流鬼、夜叉諸國的發現,甚至駛到了白令海峽。
但是越往前走,越難。
畢竟就算秦瑯告訴那些早富有探險精神,最膽大的船長、水手們,告訴他們這么一個大致的方向,告訴他們一直這樣航行下去,能夠發現新大陸。
但是這不比南下找到澳州找到新西蘭。
北邊的這條航線更艱難,其實大航海時代,那些歐洲的探險家們,后來從美洲穿越太平洋來南洋,也很少走最北邊的這條線。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要順著洋流走,因此大致上是分成南北兩條航線穿越太平洋。
沒有前人的幫助,要開辟一條全新的航線,還是尋找新大陸的航線,這確實太難了,中途如何補給,遇到風暴怎么辦,如何確定自己的方向是正確的,問題太多太多。
秦瑯也知道直接就向著太平洋深處去這幾乎跟送死沒區別,所以他用了幾十年時間準備。
先把整個南洋諸島探尋清楚,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船長和水手,然后就是沿著海岸線,不斷的往北方探尋。
一直探尋到白令海峽,那里過于惡劣的環境,一度讓冒險航行幾乎停頓不前。
有一段時間,秦瑯在猶豫,打算換個思路,既然通往歐洲的航線十分成熟,而歐洲與大西洋之間又比較近,那是否干脆從南洋前往西方,通過紅海,然后經過羅馬皇帝圖拉真修建的從埃及開羅到蘇伊士的運河,進入地中海,然后再經直布羅陀進入大西洋,再往西前往中美洲古巴、加勒比海?
不過最終秦瑯還是覺得如此一來,之前幾十年的努力前功盡棄,而且就算真的從大西洋找到一條穿越到美洲的航線,也并不是最佳方案,畢竟圖拉真運河修建了幾百年,這些年來也是堵堵疏疏,難以經過大船不說,還海盜橫行,大食人也經常封鎖紅海,甚至此前曾有計劃要填塞運河,以讓商人和貨物都從半島上走,保證麥地那等大食城鎮的發展。
如果運河被堵,那就算找到航線,也只能繞過非洲,這又是要重新探險尋找的新航線,非常不易。
更何況,秦瑯覺得這樣可能是為歐洲人做嫁衣。
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增加了船只和人員,增加了經驗,尋找通過的辦法,又經過了十余年的探索,終于找到了新大陸。
這條好不容易找通的航線,自舊金山出發北上,經新金山、寧遠、流求雞籠港,再北上抵達倭國唐津港,再經新羅港,然后繼續北上,在渤海建州的海參崴休整,再航向秦家在倭國北面蝦夷人境內建立的北海港,然后沿千島群島繼續向東北航行,抵達流鬼港(堪察加半島南部),最后一次休整后,開始往東沿著阿留申群島艱難橫渡白令海,抵達阿拉斯加灣沿岸,接下來航程雖然依然艱難,這里氣候惡劣,補給艱難。
但好在秦瑯花了十幾年時間慢慢的探尋,沒有急于求成,千島群島、阿留申群島上都建立起了據點,安排了補給和后勤人員。
就是這樣一次次的向前,一次次的回頭,一次次的調整線路,建立前哨站,建立補給據點,前后花費無數錢財,耗費無數精力,甚至翻了很多船,死了很多探險者,終于是一點點的抵達北美,然后沿海岸建立補給點,繼續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