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繼位的新皇帝,秦瑯是有些了解的,這位曾孫女婿,朝野稱贊為人仁孝溫恭,幼而好學,尤專《禮》、《易》,動必由禮,宇量弘深,寬而能斷。
雖然這些都是贊譽之詞,但是做為長在深宮中的皇帝,他沒有經歷過外面的歷練,雖有名儒大臣教導,但學的也都是些紙面上的東西,相比起李世民這樣少年起兵,南征北戰,甚至經歷過復雜權利斗爭,最終宮變奪位的皇帝,或者是李淵這樣做為隋朝外戚、關隴貴族核心家族,還幼年喪父,年輕時備受打壓,中年又被楊廣猜忌,學會了韜光養晦,最后能在隋末大亂時,乘機起事,迅速突入空虛的關中,最終搶奪表兄天下的老狐貍,或者是承乾這種做太子時被李世民各種打磨、培養,還曾自己跑到隴右戰場上帶兵打仗的皇帝,新皇帝李昊有著許多先天不足。
更別說朝廷中有一股勢力極大的軍功集團掌握朝政,李昊想要真正掌權,太難了。
未來的朝局,很大的可能,還是皇帝與宰相,與勛戚集團們共治天下的。
皇帝甩不開他們,沒這能力,也沒這魄力。
就算是圣人子孫,可缺少足夠的歷練,也終究是個凡人,就算李昊命長,活到六十歲,能當政三四十年,可也未必能改變的了如今的朝堂格局。
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的穩固后,想打破他們的權力壟斷是很難的,未來很大機率就是繼續前行,皇權和勛戚集團肯定會有博弈斗爭,但皇帝是很難壓制的了更別說鏟除滅掉了。
當年李世民推行的世封制度,經歷了幾個皇帝以后,到如今已經完全走了樣了。
世封制度,更加助長了勛戚集團的勢力,他們已經不是皇帝能拿捏控制的了的了。
不過這也并不全是壞事,因為這些世封的勛戚貴族集團,根本利益是跟大唐捆綁在一起的。
在如今和未來,他們都會與大唐伴生,一榮共榮一損共損,大家會一起聚集在大唐這面旗幟下一起奮斗,一起榮耀。
甚至會在四邊八荒,為大唐堅守邊境,甚至是不斷的對外開拓、鎮壓那些邊蠻胡狄,這是歷經幾朝數十年,形成的一個平衡的權力格局,不是能夠輕易打破的。
而這個穩固的權力格局,對皇帝來說也許不是好事,但對大唐來說卻是能夠繼續維持強盛,保持安穩的關鍵。
大家都在享受著大唐開疆拓土、重商興貿帶來的紅利。
呂宋秦家如此,皇唐李家如此,還有無數的勛戚貴族,甚至是科舉出身的士人也是如此。
現階段,大唐不會內卷。
強大的軍功貴族集團,新興的科舉士人集團,能夠相互制衡,相對弱勢的皇權,反而能夠朝局更平衡。
也許等到百年之后,許多隱患會爆發,比如邊鎮強勢,禁軍糜爛,到時強枝弱干,可能會有邊軍叛亂,或是藩鎮割據,也有可能是邊疆的世封勛戚們在經營封地多年,實力大增后,有人野心勃勃的不服中央,直接起兵叛亂,或是稱帝自立。
這些都是極有可能的事情,但是也許這百年間,朝廷又會出現強力的君王或是宰相,引領新一輪改革,查漏補缺,防范未然。
又或者,到時真的就到那矛盾激烈的那刻,但真發生了,也只能說是又到了循環周期,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候了。
畢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切都是歷史自然規律,只不過是權力格局打破,重新洗牌,再次分配權力,形成一個新的權力格局而已。
也許到那時,呂宋秦家說不定就能問鼎中原,成為新的天下共主呢。
或者,到時秦家后人無能,在逐鹿中原的時候,被其它英雄打敗,退回呂宋,甚至是灰飛煙滅,也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