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朝廷對這兩家伙也不好過于苛責,畢竟兩人身份特殊,一個是秦瑯的兄弟,一個是秦瑯的兒子,另一方面,兩人鎮守邊境,做的還是很不錯的。
他們鎮守滇越和朝鮮兩鎮,地方服服貼貼,甚至朝廷的軍事開支都減少了許多,因為他們自己比較能創收。
兩人也不吃兵血,相反兩鎮的士兵經常自己搞點創收項目,分紅還不錯,加上軍屯等,小日子甚至很愜意,他們鎮守邊地,不給朝廷添半點麻煩,也不會跟禁軍一樣經常索要賞賜福利這些,還能給朝廷守好邊,這樣的將領,朝廷當然得用。
所以那些小問題,大家也就睜只眼閉只眼過去了。
畢竟真要細論起來,朝廷十三個邊鎮,沒有一個干凈清白的,大家在那遙遠的邊荒守邊,那也是十分辛苦,甚至是冒險的,沒半點好處誰愿意干?
就算是京畿地區的禁軍,爛事也是一堆的。
現在樞密院里那幾位武將,如高仙芝、王孝杰,甚至已逝的程務挺、劉審禮,還有秦瑯嫡次子秦倫他們以前為節度使時,也都差不多。
對朝廷來說,武臣能夠守好邊,能夠對朝廷忠心,不搞謀反叛亂,就已經足夠讓他們滿意放心了,還想他們成圣人么?
至于那些什么附庸羈縻的蠻夷,甚至是不相干的外國的不滿,管他做甚么。
河中節度使李秀升入樞府,黑齒常之接任河中節度使。
想到秦彥道和秦俠這黑白雙煞入京,大家就頭痛。而且,現在兩府里已經有兩位秦家人了,秦瑯庶長孫武安郡王秦孝忠,剛升任右仆射。秦瑯的嫡次子衛王秦倫現任樞密院排名第三的副使。
這要再來兩秦家人,可就不太合適了。
哪怕再來一個,也不合適啊。
皇帝的妻祖父衛王、樞密副使秦倫主動的站出來說政事堂現有七位宰相,樞密院現也有七位樞密,可以暫不加人。
秦孝忠也很清楚若要再從節帥中升一兩位入樞府,最有資格的就是他的叔祖秦彥道和叔父秦俠,因此也認為不必再晉升節帥入樞府。
秦家叔侄帶頭表態,大家自然也就附和支持。
秦孝忠其實比他二十一叔秦倫還要大一歲,他們兩人一致都表示不讓自家人入兩府,倒不是出于內斗或妒忌什么的,而是現在兩府里已經有兩個秦家人,還位置都是排第四。
不可能再安排秦家人進來,要進人只能兩府的秦家人讓位。
現在秦彥道和秦俠都是擔任大鎮節帥,若是現在入朝,等于就要空出這一個或兩鎮節帥的位置了,這就是減法不是加法了。
現在這樣,秦孝忠在政事堂做右仆射,秦倫在樞密院做副使,秦彥道和秦俠分任滇越鎮節帥和朝鮮道節帥,就很好了,加上剛出任河中鎮節帥的黑齒常之也是自己人,根本沒必要調整。
“既然諸位愛卿都是這個意見,那么就這樣決定吧。”年輕的天子從諫如流的下了最終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