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恭自繼承王位之后,對秦瑯這位無上王還是非常尊重的。
就算秦瑯在傳位秦俞后就已經放手不管呂宋政事,但孝恭繼位后,依然是讓內閣把所有奏本,都一正二副兩本抄送,其中一份直接送呈秦瑯處。
雖然幾個月來,秦瑯對孫子送來的這些奏本,從不會處理,送去了就如石沉大海,也一再告訴秦孝恭不用再呈給他,但孝恭卻還一直堅持著。
甚至一些重大的事務,也會親自去拜見秦瑯問策,哪怕秦瑯外出時,也會派專人趕去請問。
這份態度還是做的非常不錯的,引的呂宋上下都稱贊不已。
就算平時,孝恭也總會隔三差五的來拜見請安。
秦瑯對于孫子該說的也都說過了,未來呂宋發展的路線,基本的國策方針,都早傳授了,甚至現在以薛紹為首的呂宋中樞幾套班子,那也是秦瑯親自為孝恭調整過的,比如薛紹就是孝恭側妃的父親等。
該做的都做了,秦瑯現在盡量試著放手。
年輕國王呈送來的奏章,其實里面有不少事情的處置上,秦瑯是有異議的,甚至能看到不少有問題的地方,但最終他還是按捺住了。
他總會有死的一天。
所以現在就當自己是提前死了,有問題有缺漏,也得由他們自己補救。
呂宋畢竟已經是他們在管了。
“你即位也已經滿百日了,如果舊金山這邊安穩下來了,你就挑個時間,上奏洛陽,請求入洛朝見天子吧,這一趟總得要走的。”秦瑯提醒孫子。
“阿公同去否?”
“我?我就懶得去了,一把年紀了,可不想死在半路上,這天氣也熱了,要死半路上,還只能跟找些臭魚爛蝦一起裝著掩蓋尸臭,那也太慘了。”秦瑯笑呵呵道。
“把秦昭帶去洛陽吧,七歲了,就在洛陽那邊進學,陪太子殿下在崇賢館讀書,也多親近親近,呂宋雖是海外藩屬,但我們得保持跟中原的聯系,可不化淪為海外蠻夷了。”
秦孝恭明白帶世子去洛陽讀書,其實是按慣例把世子放那邊做質子的,雖有不舍,也不能拒絕。
“阿公,聽說圣人有意削藩?”
最后,秦孝恭說起了自己擔憂的一個傳聞。
秦瑯卻搖了搖頭,“放心吧,洛陽那位天子比你還年輕,就算是個想做為的,可他若是想借這次機會削藩,哪怕是從宗室削起,也不可能成功的。到了洛陽,天子若問起此事,你只要態度明確的表明,世封之制乃圣祖所定祖制國策不可更改便行了。”
世封之制推行數十年,到如今跟太多的人利益相連了,皇帝想削藩?
那他真是太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