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第一個背包還可以在大氣層內使用獲得比普通空天型光芒更優異的滯空和飛行性能的話,那第二個背包就是絕無在大氣層內使用的可能了,就算面前能夠使用那對機體和機師來說也只會成為負擔。
這個背包的又變回了一體式結構,而且更為厚重和巨大,主推進器六組配以八個推進器口,裝備在機體身上之后多出了好大的一坨,可調整式飛翼以X狀安置在背包兩側。
兩把斬艦刀沒弄出折疊的,據說是因為材質問題所以最終弄成了收縮的,懸掛在了機體下方并向后延伸,看上去反倒像是兩個懸置于下方的尾翼。
背包上方的兩門高能光束炮具備大角度調節能力,兩門高速光束槍集成在背包之上,在背包和機體組合的時候剛好就將機體的頭部夾在了中間,只具備很小范圍角度的調整能力,而且攻擊性能上比起標準步槍還要低上了三分之一的樣子,只是削減了這三分之一的攻擊性能卻帶來了一倍的攻擊速度。
腰炮同樣也是集成在背包上的,看上去就像是兩個炮口夾在機體的腰間,可攻擊范圍為上下三十度,左右二十五度,沒有了炮身只有炮口這是因為炮身已經被集成到了背包之中。
格林機炮也是秦云之前在颶風號上強烈要求要存在的東西,這玩意對付敵人雖然不一定好用但也是看人的,可是在對OS進行校正之后對付導彈往往能夠得到奇效,近距離的攻擊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而這兩門格林機炮就完全是裝置在背包上方的左右兩邊的機械臂上了,而且汲取了上次和鐵球作戰的教訓,這一次秦云沒有忘記盾牌的事,盾牌就反向貼合在格林機炮之上,這就讓這個背包多出了兩門盾牌。
同時通過對機械臂的調整來對正面和側面進行防御,最關鍵的是這個盾牌無法取下同時盾牌下方還各有一組標準推進器,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集成了格林機炮,盾炮,推進器的玩意已經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組合部件了,更能夠當作背包的平衡翼以及輔助推進器來使用。
這個背包絕對已經是一個超規格的的玩意,除了不能脫離機體獨立行動之外,基本上已經是達到了目前短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的極限,完全滿足了秦云對于背包的一切需求。
而這個背包的出現原本也是毫無必要的,因為這根本就不是正常人能夠用的東西,在制造出來的那一會整個技術部對這個背包的評價是只有怪物才能駕馭得野獸,背包體形變得更大,能源大小也可以變得更大,推進器組數量更對,這樣速度也就變得更快,已經達到了原本光芒型的四倍速度。
而值得一提的第一款背包在經過調整優化之后正常的表現則是兩倍速,完全極限的狀態下才能達到三倍速,全程三倍速這種事……真不是一般機師能夠駕馭的,速度快了反應力不夠那也是白搭。
普通機師也做不到秦云這樣可以隨時對機體的狀況了如指掌然后來瞬間調整機體的出力來達到背包的穩定效果,以量產方向為考慮,還是需要更多考慮到通用性的問題,安全性穩定性操作性都是需要考慮的范圍,不然制造出來沒人可以使用那不是浪費資源么?
但技術部卻是為了收集更多資料的關系還制造了出來,也是為了測試一個背包能夠做到的極限,能夠給機體的極限改變而試制了出來,因為現在的技術部就又一個根本不能用常理去衡量的怪物。
兩個背包被制造出來之后秦云也是進行了很多次的測試,一開始的幾天只有秦云一個人,但后來秦云就不在怎么登上機體出去測試,而是坐在了電腦后面看著報告調整O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