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宅,兩人緊緊抱在一起,一直嚎聲痛哭到天朦朦亮才相擁入睡。
自從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韓遂發動兵變斬殺北宮伯玉、李文侯、邊章等人之前,派張姜子、韓韜率部去益州。至今,韓遂和張姜子已分隔千里九年整。
夫妻生死離別九年再重逢,只有經歷了才會體驗那種刻骨銘心的痛苦。期望與絕望并存,漫長歲月的苦苦等待。
當年送走張姜子和長子韓韜,一方面為躲避韓焰等韓家軍高級將領為父復仇,可能會謀殺張姜子,張姜子乃韓焰的殺父仇人張繡之姑另一方面韓遂對兵變成功沒有十足的把握,故找借口送妻與子遠走他鄉,以留親人一脈。
竇瓊英和子韓春未返回允吾,而是留在茅山。竇瓊英接替張姜子出任茅山天師道道觀第二任主持,向女道徒講道。夫君韓豐死后,竇瓊英萬念俱焚。
竇瓊英子韓春本是韓家軍鐵騎的都尉級將領,為送母而隨去茅山。見母不愿返回涼州,怕母出事,暫留在茅山未隨護送隊歸來。
韓遂只好派人去隴西郡狄道縣通知竇統和竇賓。
韓焰等韓家軍高級將領對張姜子的威脅仍然存在,韓遂和張姜子商議后,按事先已和韓理的約定,將武威郡祖厲縣從韓理代管權中剝離出來,劃歸張姜子管。
安羌將軍府給張姜子一個頭銜聯軍武威郡總管。聯軍任命的祖厲縣縣長成圃受張姜子節制。
祖厲韓家人口已達一萬口,全部從韓家分離出來,改稱張家人口。只帳目仍和韓家合體。
一直跟隨張姜子的百騎長龐阿、費牧和金城三十名部曲由張姜子帶去祖厲做新組建的張家軍祖厲校尉部五百步兵的骨干。
五百人仍是三輔移民,遷來的人口中的壯勞力已并入韓家軍,暫無法分離出來遷到祖厲來。
調祖厲都尉部別部司馬韓庭去韓胡的預備部任副手。
校尉由張姜子從武威郡姑臧張家選拔。龐阿、費牧任都尉。缺口的一千五百兵待機補充。
隨父前來的引弓門客之子全部劃到祖厲縣,組建張姜子的侍衛隊。
韓遂和張姜子商定,如不出征,每月韓遂去祖厲探望張姜子數日。又寫信給在益州的長子韓韜,回涼州來見母親,把韓略長女韓蓉帶回來。
接近年底,聯軍各郡縣有關官吏匯集到允吾安羌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賬
收入
上年底,聯軍錢庫和糧庫平賬,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零。
征調仍按征糧不征錢。
從臨羌縣韓家,金城郡十縣,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隴西郡中部五縣,安定郡高平縣、安定郡三水縣、漢安郡陳倉縣的望族共征調零石粟米,連續第二年大旱,秋收收成勉強維持本族接下來一年的口糧。上年大旱所交征調糧為庫存糧。
獂道縣歸王列做南安郡,冀縣歸梁興,但冀城歸涼州牧韋端做州府治所。
武威郡祖厲縣韓家上年收納五千口三輔災民,本年不繳征調費。金城縣韓家上年收納五千口三輔災民,本年不繳征調費。
馬騰軍及東羌軍擁有北地郡靈州縣、北地郡富平縣、安定郡陰槃縣、安定郡鶉觚縣、漢安郡汧縣、漢安郡隃麋縣、漢安郡杜陽縣七縣。
宋建河首平漢王國擁有四縣和狄道縣北部。張橫擁有二縣。楊秋擁有二縣。梁興擁有西縣、冀縣、望垣縣、雍縣四縣。馬玩、成宜各擁有一縣。
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張掖居延屬國、張掖屬國、敦煌郡歸雍州,西域自治,聯軍不征調。
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