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之下,是李敬思在屋里來回踱步,眉頭深鎖間想找個人商量,偏覺叫誰都不妥。當初他官升的蹊蹺,園中好些人是皇帝賞的,余下采買來的再是親近,滿打滿算也才養了一年,哪能托付這等大事。
若是他看床榻忽覺永樂公主在就好了。
然枕席間空空入也,哪有佳人痕跡。無媒無婚,男女授受原是件九族蒙羞的事,只因永樂公主早前失智人盡皆知,這才勉強遮掩了些。
又因黃家謀反一事,黃承宣當場身亡,永樂公主驚嚇連連,只有個三歲孩童樣,見不著救命恩人李敬思便是噩夢連連,這才有了一夜荒唐。
如今多事之秋,皇帝血緣恩薄,唯余這個幼妹,哪有敢不疼愛的。至于底下臣子,哪還有心思管個婦人名聲,不說兩句恭喜,已是自持禮義廉恥。
然一夜如此便罷,既有了夫妻之實,且等些日子把門過了。若是沒過門之前夜夜如此,再是巧舌如簧,也編不出個體面來。故而永樂公主與李敬思這便牛郎織女雙飛燕,各自歇了去,打算熬個日再續前緣。
以前這屋里空空蕩蕩,只覺富貴闊氣,然一夜春風后,還是那空空當當,卻是陡生冷清,若非這一年常有心虛,真該聽旁人的,養上嬌娃添些暖意。
月過中天,李敬思仍沒想出人來,眼瞧著天往明處走,唯恐是誤了時日,焦急間又生了埋怨情緒,只想著皇帝圣旨違背不得也就罷了,怎么薛凌交代的事,也是不得不辦呢。
說來這事,她連個緣由也沒交代,雖當時自個兒是久留不得,可他突兒坐起,后背汗毛直豎。
近日朝堂上確實連連在催沈元州回京,然沈元州以胡患為由一拒在拒。皇帝雖沒明說,只聽眾臣子爭論,口風一致偏向“胡患已經無所謂了,沈元州必須回京”,想來皇帝也是這個意思。
若沈元州執意不回,以李敬思所想,魏塱沒準是真要拿沈元州全家做要挾但是薛凌恨不能親手殺了沈元州,她為何要將這個消息提前告知沈家,莫不然她想讓沈家早些去逃命
他反手,摸了一把后背,黑夜里輕喘了一聲,心中發毛“她豈會這般好心。”
莫不然,是想先傳個話給沈家,看看能不能挑撥沈家逃命。就這,還是往好了想,就怕今夜話傳過去,明晚沈家滿門就要橫尸宅中。
黃家當晚如何,李敬思是親眼瞧見的。現薛凌催的如此急,不由得他糾結再三,唯恐是薛凌想先騙沈家給沈元州遞個話,然后殺了沈家人嫁禍給魏塱。
這么做,未免欲蓋彌彰了些。
他仔細回憶了一會,斷定薛凌傍晚說的是“多不過三日”,也就是她打算三日之內動手。
皇帝要動手,哪能這么快,何況沈家真死絕了,再沒東西可以牽制沈元州,皇帝怎么可能做出這種事來,殺一兩個已是發了瘋了。沈元州又不是個傻子,豈能瞞的過去,萬一事后敗露,追查起來,第一個死的便是自個兒。
如此一想,焦心更甚,輾轉三更末時,再是拖延不得,腦間一橫,只說以后的事,以后來了再作打算,薛凌既是要今晚傳話,明兒天亮之前傳不到,豈不得罪于她。
李敬思起身,不得已想找個貼身丫鬟去,那是自個兒從爛人堆里撈出來的死忠,多少算半個貼心人,事到臨頭,不用也得用著。
然下床間隙,忽而想起另一個來,原是當卒子時結拜的那位把兄弟郭池,二人情誼不減,一直是在李府偏院住著的,只近日事多,聚的倒少了。
兩廂比較,郭池心思簡單,胸藏幾分正氣,讓他去傳幾句救人性命的話,必定樂意至極。
另來,他信得過。
不是信的過今夜會把話萬無一失的傳到,是信得過假如日后事情敗露,以郭池自身為人以及和自己的情誼,他必定會一力擔承所有后果。自個兒也有足夠的說辭開脫,不至于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