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劉學想起了什么,于是他把剛要遞出去的宣紙又收了回來。他忽然想到剛剛他寫的都是八股科的人名,這算學科和格物科可還沒有定呢。
“承恩,讓徐愛卿將算學和格物兩科中策論優異者各取三份拿來給朕看。”剛剛劉學才突然想起來,今年這次科舉可是分成三科的,這八股科的頭甲三人定下了,算學和格物科的頭甲還沒定呢。不光沒定,這名單里根本沒有這兩科的人名啊。
“什么?陛下讓從算學和格物兩科中各取三人?”當小官宦給徐光啟傳達完劉學的旨意后,徐光啟和在場的其他閱卷官都懵逼了。這科舉不是只有一個頭甲三名嗎?雖然今年皇帝增加了算學和格物兩科,但殿試可是一起進行的,這三甲不是應該一起評判嗎?
難道……
徐光啟和施鳳來等人面面相覷,難道今年要出三個狀元,三個榜眼和三個探花?
由于今年的科舉考試錄用的人數比往年多了許多,往年一般就是兩三百人,而今年三科加一起足足有一千一百人之多,所以放榜的時間就晚了一些。
有句話叫:好飯不怕晚。對于那些已經高中的進士們來說,他們名列三甲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剩下的就是一個名次問題了,這個多等幾天也沒什么。
三月二十六日,傳臚大典舉行,這次大典的舉辦地為皇極門。還是那老一套,文武百官和一千多名貢士行大禮,行完大禮后便侍立兩旁。這時,鴻臚寺官員開始宣讀一種叫《制》的東西。
“乾圣元年,三月十五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一甲第一名劉若宰。”
聽到自己高中狀元,劉若宰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而周圍的則人無不羨慕的看著他。
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劉若宰走出人群,然后跪在了御道的左側。
“一甲第二名呂大器。”
當呂大器聽到自己得了個第二名后,他驚的目瞪口呆,他知道自己的策論寫的并不是很出彩。按他的估計,自己能得個二甲就了不得了,沒想到竟然得了個一甲第二名。
呂大器走出人群,跪在了御道的右側。
“一甲第三名管邵寧。”
管邵寧跪在了劉若宰的身后。
“二甲第一名史可法。”鴻臚寺官員繼續唱名,一個個貢士走出人群跪在御道的左右兩側。
很快,五百人就在御道兩側跪了兩條長長的隊伍。
這時,八股科的貢士已經都出列了,剩下的則是算學科和格物科的貢士還在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