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的我是唱作人冠軍,就是因為十一期比賽,十一首原創,有八首在錄制現場就賣出了“版權”,價格高達千萬。
要知道,這位唱作人在此之前只是個籍籍無名的素人罷了。
堪稱一飛沖天。
現在儼然成為了樂壇的新生代表人物。
除了直接的收入之外,得到的熱度、流量與知名度,才是冠軍的最大收獲。
當然,如果是一首爆歌,被賣出了版權,實在不是什么劃算買賣。
但如今的樂壇,新人出頭實在太難。
有句話叫什么你是音樂天才要出名,熬個十五年吧。
而歌曲維權,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官司。
況且,爆歌難有。
近幾年的樂壇,一年能出三首爆歌都算不錯,而且認可度也不算高。
因此,怎么算,我是唱作人都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平臺。
最難得的是,這個節目,確實公正。
孔珂穿越到現代已經出了幾首火遍全網的歌,但還缺少主流音樂的認可。
并且大部分人聽過歌,但不知道“孔珂”。
參加我是唱作人,就是為了提高知名度。
至于有被賣出版權的“風險”
楚深和沒有告訴孔珂,他作為宣和傳媒的董事長,也收到了節目組的邀請,作為才華買單人。
錄制當天,呂容風留守公司。
他帶著白一在江城下了飛機。
我是唱作人的錄制現場在江城,離海市一個半小時的飛機航程。
“陛下,孔大人在大宣時還有一層這樣的身份嗎”白一有些困惑。
他身為暗衛首領,大概是除了楚深和之外,對孔珂了解最多的人了。
甚至比起孔珂的父母還要更為了解。
甚至,楚深和不知道的孔珂的一些小習慣或是八卦傳聞,他都知道。
因為,有一陣時間,他奉命調查朝廷部分官員。
然后就非常驚異地發現,在這些官員口中,除了陛下之外,被提起最多的同僚居然不是同黨派之人、不是姻親連襟,而是這位“無所事事”的翰林供奉。
久而久之,他這個不通文墨之人,都會背了孔珂的幾篇大作。
出口能夠咬文嚼字上幾句。
與衛光啟不同,他算是孔珂的一位小小“迷弟”了
在他看來,這位孔大人身兼多職,還真是厲害極了。
因為他在武學造詣上從不認為自己輸給何人,在經商掙錢上也不像衛光啟總是做虧本買賣,足以養活自己。
人沒有什么便會向往什么。
他沒學過文,便對孔珂這樣一位全天下贊譽的詩畫大家頗為尊敬。
當然,比不上陛下在他心中有如信仰一般的神圣。
但他確實對孔珂還是有幾分別樣的關注。
比如,遠在訓練基地時,他聽說孔珂也穿來了。
雖然沒有問,但是默默地把呼喚大家起床的喇叭鈴聲換成了孔珂的新歌。
手機鈴聲也是。
但他在大宣時并不知道孔珂還會唱歌。
“陛下,孔大人挺厲害的。”這是他以前身為暗衛時不會表露出來的看法。
楚深和有些意外地看了白一一眼“要不讓孔珂給你當家教老師”
他沒忘記,白一前段時間與他說的要學習。
“孔珂確實挺厲害的,據說他有獨家練習技藝,會一目十行、耳聽八方,學什么都事半功倍。”
“你別看他上輩子進士及第都沒考到,純粹是他性子憊懶,想走捷徑。”
白一抿了抿唇“陛下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