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高麗國王所期盼的三路大軍齊至,應戰齊軍的計劃,還未開打就已經破產。
南路勤王軍并不知道北路軍的情況,李洸按戰前計劃,率領三道勤王軍4萬余人于正月二十二越過已經被齊軍劫掠一空的水原,逐漸向王京靠攏。
此時,魚龍混雜的南路勤王軍情況十分混亂,因為水原已經是一座空城,高麗軍在城內沒有找到任何補給,而勤王軍帶出來的軍糧并不足以支撐數萬大軍的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高麗將領們只能盡可能補給優先提供給正兵和將領們的私兵(相當于家丁),至于義兵、僧兵、服替代役的代立軍,那就只好自求多福了。
還有人數最多,但也最窮的官奴婢,自然只能每到一地,就四處散開找吃的。
一過水原,南路軍就是一路走一路散,逃亡之人逐日增多,期間還發生了兩次兵變,一次有兩千多人私自脫離部隊當了逃兵,一次有接近三千人干脆直接向齊軍投降。
這些投降的人給齊軍帶來了南路勤王軍的確切情報,得知敵人已經近在咫尺后,原本打算先對付北路勤王軍的徐世楊臨時決定改變目標,先消滅李洸,然后再回過頭來對付在臨津江北岸徘徊不前的申硈。
正月二十七,李洸才帶著他那沒什么士氣的大軍抵達陽浦,而齊軍主力早已嚴陣以待。
面對沒有強大騎兵的高麗人,齊軍對野戰沒有絲毫畏懼,他們甚至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的防守反擊戰術,直接主動出擊迎戰。
當然,齊軍也不會直接一頭撞上去,那樣未免顯得有些太蠢了。
在圍城期間,齊軍強迫被擄的高麗人為他們制造了幾百輛盾車,這些盾車擋板很薄,車體很輕,制造非常簡單。
但再薄那也是盾車,抵擋高麗人的片箭沒有任何問題。
隨著進軍的戰鼓聲響起,齊軍盾車陣在高麗降兵的推動下緩緩向前,長達數里的大陣展現出驚人的氣勢,而高麗軍人喊馬嘶,各種旗幟胡亂搖晃,分屬于不同將領的部隊來回調動,很多部隊卻一直找不到主將安排的位置,還未真正開打,高麗軍就已經陷入致命的混亂中。
齊軍的攻擊按部就班,由各旅屬偵察連輕騎兵組成的游騎前出至高麗軍大陣百余步處,三五成群的對高麗人做出威逼姿態,許多高麗部隊忍受不住壓力,對這些靈巧的騎手射出大量輕巧的片箭。
輕騎兵立刻拉遠距離躲避,由于齊軍騎兵過于分散,片箭的威力也不足,一輪射擊過后,齊軍只損失十幾個人。
隨后輕騎兵再次做出威逼姿態,高麗人也理所當然的繼續射擊,就這樣來回進行了數輪試探,輕騎兵馬力和高麗弓箭手的臂力都消耗巨大,輕騎兵轉移到盾車陣后面,暫時退出戰場。
就在此時,齊軍盾車陣已經逼近到高麗軍陣不足三百步的距離上,炮兵開始發言。
齊軍十個炮兵連80門大小火炮在近距離上同時對高麗軍展開射擊,炮兵部隊第一次嘗試在盾車陣后面部署觀察員,前出到距離敵人更近的而距離,用旗語幫助某個炮兵連調整彈著點。
這種戰術非常適合對付機動性不夠,只能列陣而戰的敵人,齊軍炮兵在第二輪射擊中就開始取得命中,在第四輪射擊時,已經有三成炮彈可以直接命中敵人了。
數十枚2斤到8斤中的鐵球在高麗軍陣中橫沖直撞,各種兵甲碎片和人體殘肢四處亂飛,特別是那些8斤炮彈,每一次直接命中,都能在高麗軍陣中開出一條血肉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