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由蔡邕出任河內太守,河北就有了屏障!”
董卓非常后悔,當初任命王匡為河內太守,同時也害怕任命其他人,也像王匡一樣,赴任就翻臉!
他覺得最近蔡邕特別聽話,很適合出任河內太守,也便于他控制。
“如此也好!”
李儒想想也表示贊同,最近他發現蔡邕和楊彪等人走的太近,分開一下也好,免得聚在一起,不安分!
不過,王匡會甘心卸任嗎?
李儒擔心道:“岳翁罷免王匡,王匡必反,蔡邕恐無法上任!”
董卓擺手,道:“文優,你不了解蔡邕與王匡的關系,王匡年少時與蔡邕便是好友,故而,派蔡邕去接手河內,王匡絕不會反抗!”
“不過,你說得也有道理,為防止王匡再生事端,就將其改任西河太守!”
把王匡弄去西河?
西河屬于并州西部,境內北部是劃給南匈奴的領地,時常也遭到南匈奴劫掠。
去年,西河太守邢紀就死在南匈奴手里,把王匡弄去西河,和罷免區別也不大,說不定還能借南匈奴之手,弄死王匡。
想到這些,李儒不住點頭,道:“如此甚好!”
因為王匡一走,河內軍必定撤離溫縣,到那時就只剩趙云,以呂布的兵力,完全可與之一戰!
“哈哈哈!”
見智囊認可他這番操作,董卓哈哈大笑,他覺得自己這番安排,一箭數雕,妙不可言。
……………
下午時分。
蔡邕從尚書臺出來,手里捏著一份任命詔書,愁著一張臉。
“伯喈,京中有我們,你就放心吧!”
馬日磾與蔡邕并肩同行,低聲說道:“你到了河內,收攏兵馬,不失為一大助力!”
經過何進之亂后,朝堂公卿都認識到有兵才是王道,特別是后來的趙云、呂布、董卓,都是以雄兵入京。
不然誰會懼他們?蔡邕改任河內太守,離京都僅一河之隔,收攏河內兵馬,自然是他們一大助力。
“可是….”
蔡邕還是愁著臉,這份詔書太突然,他一心救少帝,現在調出京城,就少了一份助力,最重要的是趙云還躲在他家里,要是他去上任,就沒人給趙云打掩護了。
“別可是了!”
馬日磾與蔡邕乃至交好友,關系莫逆,小聲道:“我知道你擔心什么,你讓趙云住我府里!你趕緊去河內,聯合趙云兵馬,趕走呂布,威懾董賊!”
蔡邕想想也覺得只能如此了,低聲回道:“那京城就交給你們了!”
沒一會兒,二人各自乘車離開……..
蔡邕回到蔡府,馬上將董卓任命他河內太守一事告知趙云。
趙云聽后,也支持蔡邕去河內;王匡與他的同盟關系并不可靠,若蔡邕去河內,對他反而更有利,不用時常防著后背。
蔡邕也打定主意去河內,拱手一禮,道:“那京中一事,就交由趙州牧與諸公了!”
“蔡公安心!”
趙云拱手回禮,道:“蔡公赴任河內,白袍軍會撤回野王,暫避呂布兵鋒,若蔡公在河內有需要幫忙之處,盡管找吾妻弟甄豫,他會施以援手!”
董卓這番任命,確實打亂了趙云在河內的安排,不過呂布躲入溫縣,他也無法拔掉溫縣,蔡邕赴任,他正好撤回野王,再謀呂布。
“老夫不會與趙州牧客氣的!”
趙云在他府上馬上住了快一個月,蔡邕與趙云關系也增進很多,趙云承諾助他掌控河內,他自然不會客氣。
“對了,蔡公了解王匡此人嗎?我擔心他不會輕易交出河內!”
趙云覺得,畢竟河內乃富庶之地,此刻,王匡又亮明旗幟與他討伐呂布,也就相當于反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