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想到李景孝從小修道,而且道法有成,比起尋常權貴家的孩子更成熟和聰明,其實再正常不過。
笑著對李景孝又是一禮,“伯爺說不是,那便不是了。
今日受閱的1千馬軍都已準備好了,伯爺請。”
李景孝看向殿前司的兩個都虞侯,見兩人和其他馬軍兵將,全都規規矩矩的低頭伺候在一旁。
不由在心里嘀咕一句,看樣子,殿前司還是挺畏懼劉四暉這些大太監的。
笑著和劉四暉客套幾句,兩人一起邁步進了馬場。
一個時辰后,李景孝心里還是挺滿意的。
這次檢閱極大的改善了他對殿前司的看法,至少訓練上,2個都虞侯和10個虞侯肯定費了不少功夫和精力。
光是號旗打出來,一千人進退有度,在古代已經算是精兵了。
而且這一千騎兵,人和馬都披著重甲,只要戰場上使用得當,沖擊力和殺傷力都極大。
但人數雖然才一千,可每人配備的馬匹得三到四匹。
難怪整個殿前司,也就這一千騎兵。
若是訓練的勤快一點,人吃馬嚼的花費,抵得上三四千輕騎兵。
或者上萬步兵,甚至兩三萬步兵的開銷。
不過重甲騎兵沖陣,端著長槍直接沖擊敵軍的陣型,重騎的傷亡在破陣時最大。
拿北宋時期的金國鐵浮屠,西夏鐵鷂子來舉例。
鐵浮屠沒裝備弓箭,沖擊力超級強,卻也容易被克制。
鐵鷂子同樣是重甲騎兵,但人家也重視馬上騎射。
接陣之前,三輪箭雨,再手持狼牙棒、破甲錐之類的重兵器沖進敵陣。
傷亡更小,破陣的概率也更大。
李景孝自然希望殿前司1千馬軍,能盡可能的更全面一些。
所以配備騎弓,練習騎射,就成了殿前司一千馬軍今后,多出來的一門訓練功課。
李景孝也知道想讓人接受騎射訓練,最直接和有效的辦法,就給給錢。
又頒布的獎懲。
騎戰、騎射前十者,每月賞銀子10兩。
11到50名,賞銀5兩。
51到100,賞銀3兩。
101到300,1兩。
剩下的,負責打掃馬廄、給馬匹洗刷。
當然,看在增加了兵將們的負擔,這些人每月也有500文的工錢。
這下人人都有額外的錢拿,倒是沒人跳出來反對。
而且一想到前十每個月,多拿10兩銀子,一年就是120兩。
對1千馬軍來說,這筆錢實打實的高收入。
積極性自然不會低。
就算有人覺得自己沒騎射的天賦,也比不上軍將世家出身的子弟,容易學到騎射的本事。
卻也沒人敢鬧事。
這1千騎兵心里很清楚,真有人敢鬧事,李景孝用軍法殺了鬧事的人,死了也是白死。
只是李景孝這么一搞,今后這1千騎兵每年光是消耗在獎勵上花費,就得增加1.3萬兩銀子。
加上練習騎射所需要的騎弓、箭矢,還有增加訓練,所消耗的人力、馬力,和糧食、草料等等成本。
每年加起來,少說也會增加四五萬兩銀子的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