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耕這次之所以要在京城留三天,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蘇聯垮了,高層方面想要聽聽陳耕對未來一段時間華美關系的看法,以及對于未來一段時間華美關系的發展有什么建議,這也是本次陳耕華夏之行的重中之重。
華夏方面并沒有因此而向陳耕許諾什么,但陳耕很明白,如果這個忙幫好了對于自己在華夏產業的發展能夠起到多大的幫助作用。
時間緊急,當天晚上,陳耕就在國賓館的一個小會議室里與一些領導、一些真正的智囊級的專家見了面——還是老規矩,為了不被404,咱們就不點名了。
一番寒暄之后,陳耕直接進入了主題:“諸位先生們,咱們的時間都比較緊張,就不浪費在一些客氣上了,今天這個會,主要討論的就是新時代條件下中美關系的走向問題,我直接說一下我的看法吧,在未來五到十年時間里,華美關系會呈現出政冷經熱的趨勢,而且是隨著兩國經貿往來的不斷加強和深入,政治方面越來越冷。
除非是出現了讓美國政府以及美國人民感覺到自己不再安全的大事,轉移了美國政府的注意力的,否則這種‘政冷經熱’的情況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社科院的一位專家立刻開口問道:“陳先生,您的意思是從現在開始,在未來的五到時間里,華美關系都會比較冷?”
陳耕想了想,說道:“你們覺得今天的華美關系算是比較冷了?那我做個比喻吧,現在的華美關系只能算是深秋,之后還有初冬、三九嚴寒。我這么說,諸位能明白嗎?”
什么?!
現在還只能算是深秋,接下來還有初冬、三九嚴寒?!
在座的領導和專家們不停的交換著眼神,一個個的眼中俱皆是難以置信:雖然我們都知道蘇聯解體后,華美關系會有一段時間的低谷,但陳耕居然對華美關系的未來這么悲觀嗎?
“陳先生,您這話我不認可,”另外一位社科院的專家站了起來:“我承認您說的有道理,可我不認同您的觀點。”
陳耕點點頭:“您請說。”
“您剛剛關于華美關系中兩國經濟往來的觀點,我是不是可以這么認為?即:隨著華夏經濟和工業能力的發展,華美之間的經濟往來會不斷加強。”
“沒錯,”陳耕道:“將來的某一天……我估計應該不會超過5年吧……我認為華夏將成為美國的第三或者第四大貿易伙伴。”
“就是這樣,”這位專家頓時興奮了:“既然兩國的經濟往來會不斷加強,就意味著兩國的利益捆綁情況會不斷加深,也就意味著美國在華夏有了更多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按照經濟學模型,兩國關系應該是越來越緊密才對,怎么可能政冷經熱?”
人群中,眾人頓時開始小聲的交頭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