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很多人放棄科舉考試,就是因為被屎尿憋的,實在受不了這個摧殘,干脆才放棄科舉考試。
《大官人》中對明朝科舉考試的殘酷有一段描寫,非常的真實。
參加過國考或者其他職業考試的都有過感受,坐在凳子上一座兩三個小時,那滋味真不好受,更何況古代這一坐一天了。
三天考完,剩下的就是著急的等待,等待放榜。
放榜這一天,張俊平親自帶著周敏等人來到禮部貢院外面等著。
張俊平他們到的時候,貢院外面已經圍滿了人,嗚嗚洋洋的足有上萬人。
說上萬人一點都不夸張,開封府作為京師,每次發解試的解額是最多的,參加考試的人數也是最多的。
就像現在的北京一樣,北京學生考北京的大學要比外地考試低好多分。
古人的腦洞可一點不次于現代人,冒籍考試這種事,早在宋朝就有了,許多讀書人為了能夠在開封府考試,想盡辦法來獲得開封府的籍貫,或者冒充開封府人。
據歷史記載,曾經有人為了到開封府參加考試,冒充自己哥哥的兒子,以期獲得在開封府考試的資格。
所以說,開封府解額是最多的,但是考生也是最多的。
另外一個就是國子監的學生,國子監的解額是單獨的,不占開封府的解額,但是考試都是在禮部貢院考。
開封府的學子加上國子監的學子,數千人參加發解試,加上陪同看榜的書童或家人,上萬人一點都不多。
張俊平沒有往里擠,帶著周敏等人就在外面等著。
很快,禮部的官吏開始張榜。
貢院外面開始演繹人生喜樂哀怒,有人考中,大聲歡呼,有人沒有考中,榜上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頓足捶胸痛哭流涕。
“中了!中了!我們都中了!謝先生高中解元!”周敏十三人跌跌撞撞的從人群里擠出來,大聲叫喊著向張俊平報喜。
“閉嘴!不過是一個發解試,中了是應該。一個解元,又不是狀元,看看你們一個個,大呼小叫的成何體統?
平日里我是如何教你們的?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你們都學到狗腦子里去了?”張俊平板著臉訓斥道。
“是!學生有失禮儀,還請山長恕罪!”周敏等人這才收起笑容,整理衣冠,恭恭敬敬的對張俊平行禮告罪。
張俊平附近的正在高聲慶祝自己考中的書生聽了張俊平的訓斥,頓時像是被人捂住嘴巴,把笑聲憋了回去。
其中一個剛剛放聲大笑,高呼自己中了的中年書生,幽怨的看了張俊平一眼,中了解元都不讓大呼小叫,那我這最后一名,怎么辦?
可是,我真的很想笑啊?
但是人家解元都被訓斥的像孫子一樣,他又不敢笑,一時被憋的臉通紅,只能幽怨的看了張俊平一眼,離得他遠遠的,才長出一口氣,繼續大喊大叫慶祝自己三次科舉,終于考中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