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舉例,比如說,傳球過高,接球球員就必須高高躍起,在防守球員抄截之前,搶下橄欖球;比如說,傳球過低,接球球員就必須降低重心,在橄欖球觸地之前,完成接球,并且控制住橄欖球。但至少,傳球落點還是在合理范圍之內的。
而對于精英四分衛來說,他們不僅能夠準確撕開防守陣型,尋求到一條縫隙,將橄欖球輸送到合理的范圍之內;而且還可以精準地控制具體位置,只需要一名普通外接手,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完成接球。
簡單舉例,比如說,肩后陰影傳球,橄欖球落在了接球球員的肩膀后側陰影位置,避開了防守球員拍掉傳球的可能,為外接手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接球空間;比如說,胸口傳球,不需要跳躍、不需要下蹲,僅僅只是保持重心,就可以順利完成接球,然后伺機展開持續推進。
普通四分衛,需要頂級外接手;優秀四分衛,需要優秀外接手;精英四分衛,需要普通外接手,這就是區別。如果頂級四分衛搭配頂級外接手,那就是見神殺神、遇佛殺佛了。
當然,如此區分都是紙上談兵的理論知識,實際比賽之中的實力發揮卻又是另外一番面貌了。
當下聯盟之中,四大精英四分衛和一大批優秀四分衛的區別就在于——
精英四分衛的實力水準是一個常態,即使狀態不佳,他們的下限也往往能夠達到“優秀”水準;而那些優秀四分衛們,關鍵時刻同樣可以發揮出“精英”級別的實力,卻無法形成一個連貫性,伊萊-曼寧、本-羅斯里斯伯格、菲利普-里弗斯、喬-弗拉科、托尼-羅莫等等,都是如此。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說,普通四分衛躋身到優秀四分衛,戰術區域準度,這個分項是關鍵區別;而從優秀四分衛躋身到精英四分衛,手腕控制,這就是關鍵技術。
傳球出手的剎那,四分衛對于外接手的位置判斷以及對位防守球員的預判解讀,瞬間通過手腕的柔和細膩控制,將對橄欖球的落點位置進一步地完成控制。
一來,避免抄截;二來,方便外接手接球;三來,方便接球之后的下一步動作,甩開擒抱、持續推進或者是沖出邊界控制時間等等。
可以說,這是屬于傳球手感的天賦之一。
之前就提過,這種細膩的觸感對于四分衛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天賦,往往是在潛意識之中的瞬間控制,卻可以決定四分衛的高度極限。一般來說,白人的手感更加優秀,而黑人則相對更加粗糙一點;至于亞裔球員,目前陸恪沒有其他參照模板,但可以看得出來,這也是他的天賦技能之一。
在實際傳球過程中,不僅僅是手腕控制而已,還需要結合時機判斷、防守閱讀、防守預判等各個環節銜接起來,將整個傳球的出手控制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之前,戰術區域準度的分項就已經出現了,目前陸恪這一項目的分數是七十五分;而現在,手腕控制的分項也出現了,陸恪猜測,應該和對陣紅雀隊比賽之中的三次抄截有關。
目前,陸恪的手腕控制起始分數是八十一分。
正如所料,傳球手感的細膩程度,這是陸恪的天賦之一。
在第一次收獲系統的時候,陸恪的技術分項之中都是一片江山紅,不要說八十分了,就連六十分的項目都著實不多;但現在,手腕控制出現之時,一開始分數就是八十一分,確實令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