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分項和第三個分項其實是一對技術分項,分別是左側感知、右側感知,同時,左側感知還被稱為盲側感知。
這兩個分項的功能和技術就相對簡單了許多:對擒殺的預判。
站在口袋之中完成傳球的時候,四分衛是非常忙碌的,需要判斷接球球員的位置和防守球員的對位,同時視線余光還需要注意口袋的情況,隨時警惕對手突破進攻鋒線實施擒殺的危機。
對于跑動四分衛來說,擒殺危機到來時,他們就用雙腳跑出空檔;而對于口袋四分衛來說,要么就是倉促傳球,要么就是保護橄欖球避免掉球,再不然就是被迫摔球,避免更多損失。
可以想象,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在短短兩秒、三秒的時間里,心念百轉、掌控全局,一點點疏忽就可能讓自己陷入被動局面。
尤其是來自盲側的擒殺。因為這是四分衛的視野盲點,沒有辦法通過視線余光完成判斷。這意味著他們是能依靠野獸直覺。一旦直覺的判斷稍稍遲緩,那么來自盲側的擒殺基本都無法逃脫,有時候,即使察覺了,瞬間條件反射之下的逃脫也無比困難。
顯然,這兩個分項就是來自于對陣烏鴉隊的九次擒殺。
在那一場比賽之中,陸恪使出渾身解數,兩次絕對步伐、一次銅皮鐵骨全部都用上了,這才避免了傷病,但依舊沒有能夠帶走一場勝利。
現在,左側感知和右側感知的出現,為了陸恪的進一步提升自己提供了平臺。
雖然說,這是一種相對冷門偏僻的天賦,但整體而言,跑動四分衛還是比口袋四分衛有更多優勢的,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技戰術水準,觀察左側和右側是必備條件;另一方面也就是因為他們的身體素質更加優秀,就是如此簡單粗暴。
所以,當陸恪看到自己兩個技術分項的分數時,一點都不意外:
左側感知(盲側感知),四十五分;右側感知,六十分。
那么,這也就不奇怪了,每一次當盲側出現擒殺的時候,陸恪基本都無法逃脫,更多時候是沒有任何機會;而右側出現擒殺的時候,偶爾可以避開,但有時候也是視而不見,呆愣愣地就站在原地遭遇擒殺。
現在,總算是找到原因了。
果然,上帝是公平的。
手腕控制高達八十一分;而左側感知和右側感知兩項數據都堪稱是糟糕透頂。
這也再一次證明了,陸恪就是一名傳統的口袋四分衛,想要成為一名全能的跑動四分衛,即使手握系統,估計也至少需要一個三五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