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陸恪的視線余光還在機敏地打量著——
位列右側的洛根與安全衛羅勒形成了對位。開球之后,洛根以肩膀撞開了羅勒,然后朝著左側快速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速度,切入了中央地帶;面對亦步亦趨貼身防守的羅勒,洛根以后背抵住了羅勒的身體,面向著進攻鋒線的方向,做出了接球手勢。
全神貫注之中的羅勒不疑有他,開始用力地撞擊洛根,破壞洛根的跑動重心與平衡。
如此一來,洛根和羅勒也雙雙從陸恪的眼前快速掠過。
描述起來似乎無比漫長,但實際比賽之中僅僅只是一秒左右的瞬間,隨后陸恪才開始啟動腳步,在無球跑動的情況下,修長的大腿僅僅只用了兩個大跨步就已經來到了端區前沿,緊接著朝著右手邊一個稍稍側身,與四分衛的位置形成了對接,吉恩就出現在了視線之內。
陸恪不斷地以小碎步來調整自己的跑動節奏以及身體位置,視線如同鷹隼一般死死地頂住了吉恩,全神貫注、全身緊繃的狀態,甚至比作為四分衛組織進攻時還要更勝一籌。
因為,這一次陸恪是作為外接手登場的。
當哈勃提出如此把戲進攻的時候,陸恪是用盡全身力氣表示拒絕的,他的接球能力僅僅只有四十分、跑動路線更是只有十八分,這難道不是完完全全的送菜嗎?
但陸恪終究還是被哈勃說服了,又或者說,哈勃的命令是無法拒絕的,沒有給予陸恪拒絕的余地。
陸恪只能是咬緊牙關,硬著頭皮,不能上,也要上。
很少人知道,泰德-吉恩在高中時期曾經是四分衛主力,后來又調動到了防守組,最后在大學期間才成為了外接手。整體來說,他的傳球基本功還是值得信賴的——至少比馬庫斯更加靠譜,這也是哈勃制定這一次戰術的來由。
正如哈勃所說,失敗了,他們還有一次機會;成功了,那就是豐厚回報。
以穩定的奔跑離開了口袋范圍,沖跑出來之后,一個回頭望月,陸恪目不轉睛地盯住了來球,甚至完全忽略了其他防守球員的跑動路線,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來球之上。
陸恪甚至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橄欖球轉動的軸心和轉速,因為吉恩的傳球沒有太多控制可言,球速和弧度都非常基本,可以說是入門級別的傳球與接球練習,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吉恩的傳球風險以及陸恪的接球難度。
盡管如此,陸恪依舊不敢怠慢!
陸恪完全地將身體轉了過來,幾乎是正面面對著橄欖球,腳步一個輕輕地跳躍,主動出擊地抓住了橄欖球,沒有旋轉,沒有沖擊,甚至沒有太多力量,陸恪的雙手就已經完成了接球,但陸恪的渾身肌肉依舊緊繃到了極致,死死地控制住了橄欖球,不敢絲毫放松,唯恐一個松懈就要出現黃油手了。
用盡全身力氣拒絕手滑!
腳步落在了草地之上,陸恪順從著慣性和力量的指引,不斷調整著自己的腳步,確保自己能夠準確無誤地落在端區之中。
回過頭,陸恪就可以看到三名防守球員正在咬緊牙關朝著自己沖刺過來,他甚至可以穿過頭盔,看到那一張張驚恐的面容,但隨后,陸恪的腳步就停了下來,穩穩當當地站在端區之中,朝著對手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
耳邊傳來了裁判的哨聲:達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