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舉例說明即可,千禧年之后的十一個賽季里,華盛頓紅皮始終不曾贏得過分區冠軍,且只有在2005年和2007年進入季后賽;但同時,華盛頓紅皮也始終不曾淪落到副班長的位置,他們就連選秀前三位的機會都不曾拿到過。
不上不下,沒有能夠爆發出真正的競爭力,也沒有徹徹底底地擺爛重建,華盛頓紅皮就這樣成為了聯盟里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說他們沒有實力嗎?他們可以在2010賽季的常規賽之中擊敗最終贏得那一年超級碗的綠灣包裝工;說他們有實力嗎?他們也可以在同一個賽季里連續輸給聯盟戰績墊底的圣路易斯公羊和底特律雄獅。
這真是讓人看不懂。
一直到上賽季,華盛頓紅皮終于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對球隊進行大清理大洗牌,用高昂的代價在選秀大會里選中了羅伯特-格里芬三世,希望能夠找到自己未來十年的建隊四分衛,洗心革面地重新出發。
事實證明,制服組的賭博,贏了。
格里芬橫空出世,在2012賽季展現出了強大的統治力,率領球隊時隔十三年再次登頂分區冠軍并且昂首進入季后賽。
盡管格里芬在賽季末端遭遇了傷病困擾,而后在外卡賽里遺憾地輸給了西雅圖海鷹,但經過休賽期調整和提升的華盛頓紅皮,依舊被看好能夠在2013賽季統治國聯東區——畢竟,相較于其他三支分區死敵,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華盛頓紅皮確實看起來更加具備沖擊力。
兩支球隊都是傳統強隊,兩支球隊都找到了自己屬意的基石四分衛,兩支球隊都在進攻端表現出了難以置信的天賦和能力,兩支球隊都在經歷了漫長低谷之后重新回到了勝利軌道,所有一切都充滿了相似性;再加上,2011年,陸恪差一點點就進入了華盛頓紅皮,如此淵源更是讓兩支球隊之間的故事充滿了樂趣。
自然而然地,華盛頓紅皮與舊金山49人的對決也就被認為是本賽季最受期待的比賽之一。
但新賽季揭幕之后,兩支球隊的表現卻雙雙低于預期,殺了所有專家一個措手不及,讓本場對決充滿了諸多變數,事情似乎遠遠地偏離了既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