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平穩的馬庫斯-林奇則成為了絕對主力,全場持球14次,足足推進了80碼,其中包括了一次27碼的長途跋涉,沖跑均碼也達到了5.7碼。
肯達爾-亨特和拉邁克爾-詹姆斯也雙雙登場參與到比賽中,肯達爾持球3次,推進11碼;拉邁克爾持球7次,推進27碼。
雖然舊金山49人的跑衛們依舊沒有單場百碼的優異表現,但四名跑衛卻聯手在地面進攻環節推進了173碼!以強力而高效的表現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大大緩解了陸恪的傳球壓力,不同以往的輕盈犀利,而是展現出了球隊進攻的渾厚和敦實。
值得一提的是,陸恪本場比賽也嘗試了兩次持球跑動進攻,足足完成了24碼的推進,他的表現甚至還超過了格里芬,那么,到底誰才是口袋四分衛,誰才是跑動四分衛,這著實讓人有些分不清楚。
僅僅是地面推進,舊金山49人就斬獲了197碼!這也成為了球隊贏得比賽勝利的基石。
但,為什么呢?
又或者說,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如果說防守組可以通過互幫互助的契合以及戰術的搭配組合來制造更多威脅,尤其是前線施壓的時機把握能夠創造更多機會,那么實打實、硬碰硬的地面進攻又是如何在一夕之間完成脫胎換骨的呢?
答案:陸恪!
當然,四名跑衛的狀態及時得到提升是重要因素,士氣和狀態的轉變讓他們在比賽中能夠尋覓到更多機會,這是重中之重;但跑衛展開推進之前,陸恪就已經提前開始布局了。這也就是“比賽風格以及方式的調整”所呈現出來的結果。
后來各支球隊分析本場比賽錄像,就可以明顯發現,首先,陸恪在布置戰術階段就屢屢點名進攻鋒線的調整,以進攻鋒線的主動出擊來制造推進空間,又或者是制造傳球假象,進而為地面推進贏得出人意料的機會。
其次,陸恪的假動作使用次數依舊非常頻繁,假傳真跑和假跑真傳的戰術切換頻頻晃過了華盛頓紅皮防守組的提前閱讀——至少有三次進攻中,紅皮隊防守前線毫無預警地發動了沖傳突襲,但陸恪卻以快速短傳的方式找到了洛根,正面突破了紅皮隊的沖傳意圖,進而逼迫紅皮隊防守組陷入了顧此失彼的困境。
最后,陸恪大膽而冒險地使用了三次閱讀選項進攻,恍惚之間讓人產生了一種“49人和紅皮”對調的錯覺,而三次閱讀選項進攻都成功地推進了大碼數,把舊金山49人進攻戰術的多樣性和突然性以另外一種方式呈現了出來。
換而言之,陸恪再次展現出了“頭腦打球”的真正奧義,以自己的防守閱讀能力和臨場戰術變化能力提前完成鋪墊,然后反常地以地面進攻打開局面,殺了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不僅是華盛頓紅皮,聯盟其他三十支球隊對于舊金山49人的突然變臉也有些不太適應:這套路不太對呀!
焦點重新回到球員身上,如果球員狀態不佳,或者戰術配合失誤,那么即使陸恪的提前布局再精妙再高明,那終究也無法發揮出相對應的威力;事實上,高爾和馬庫斯為首的跑衛組,本場比賽確實承擔起了重任,而陸恪兩次出其不意的地面持球推進更是徹底打亂了對手的防守布局,進而為進攻組贏得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