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
面對三檔三碼的局面,陸恪再次宣布了開球,從陣型布局到防守閱讀,再到開球時機,所有的流程都看不出異樣來,依舊延續了手槍陣型的戰術布局,快速投入進攻——
無疑,這才是正常的。畢竟,一檔進攻和下一檔進攻之間僅僅間隔四十秒,能夠做出的變化還是相對有限,主要內容都是自己戰術手冊之上的常用內容,特別是面臨三檔轉換的時候,無論是進攻組還是防守組,都有一套專門針對三檔轉換的戰術——通過比賽錄像研究,基于自己、根據對手量身打造出來的對應戰術,長碼數、短碼數的三檔都有不同的應對方案。
現在也應該如此,至少西雅圖海鷹就是。
本賽季,防守實力獨領風騷的西雅圖海鷹可謂是信心蓬爆,更多時候都是堅持“以我為主”的防守戰術,盡可能避免被進攻組四分衛牽著鼻子走而陷入被動的窘境,同時以強有力的沖擊力率先發起施壓,提高自己的“防守攻擊性”,這也使得他們的球權轉換次數領跑全聯盟。
此時,西雅圖海鷹的防守前線再次展示出了強大的信心——以絕對實力碾壓對手。
伴隨著陸恪的開球口號響起,足足六名防守球員同時上步發起沖擊,這是一次突襲四分衛的沖傳戰術,但非常具有西雅圖海鷹的特點,甚至可以說是與眾不同:
在“4-3”陣型之中,四名防守鋒線之中的三名球員,聯合兩名線衛,另外還有一名角衛,聯手上步沖擊;而一名防守鋒線、一名線衛則雙雙后撤步,把整個防守位置完全打亂錯開,繼而形成攻防的錯位,制造出突襲四分衛對峙中的優勢。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那么陸恪通過防守閱讀或多或少能夠做出些許預判,不至于太過狼狽;但西雅圖海鷹防守組體現絕對實力的地方就在于接下來的二次變化,這種變化也是其他球隊所不具備的能力。
六名防守球員聯手上步沖撞的瞬間,與五名進攻鋒線的對峙碰撞出了滾滾氣浪;同時,通過錯位的對峙制造出了優勢,正中央形成了對抗、而左右兩側外圍則制造了漏洞,整個突襲四分衛的聲勢完全爆發出來,從人數到力量方面全部占據上風,瞬間,他們對陸恪的包圍圈就開始縮小。
這也迫使陸恪不得不調整口袋步伐,率先展開應對。
顯然,陸恪正在不斷算計防守組,而防守組也按照他們的步調來圍剿陸恪,雙方對峙之中的氣勢轉換絕對沒有那么簡單,盡管陸恪剛剛連續兩次傳球找到謝爾曼,進攻戰術布局似乎沒有能夠打開局面,但防守組依舊堅定不移地將自己的強勢延續了下來,沒有出現任何懈怠。
現在陸恪就陷入了困境,在出手傳球之前,他需要先應對對手的沖傳突襲。
后撤步!
再次后撤步!
從手槍陣型開始,陸恪的腳步快速持續后撤,把自己與進攻鋒線、防守球員的位置拉開,從四碼到七碼,腳步快速后退,利用視線余光把左右兩側的所有動靜全部收入眼底,隨即陸恪的瞳孔就快速收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