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錢塞勒來說,這不是一個困難的選擇,潛意識之中就已經做出了判斷,他當機立斷就沖向了博爾丁。然后,塞勒克就落單了。
此時,塞勒克的腦海里沒有任何想法,他就是一個替身稻草人,如同一枚棋子,牽制防守組的力量分配,然后扮演站樁式燈塔的作用,為整個進攻組的路線跑動建立起立體模型——他不敢隨便多想,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夠,如果隨隨便便多想,反而容易打亂陸恪的計劃,按照陸恪的安排老老實實的推進,他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
但這一波進攻卻有點奇怪。
塞勒克按照陸恪的叮囑,跑出了一個“之”字型的路線,先朝著右側扯動,迎面沖向了謝爾曼的防守位置——反正他是棄子,如果可以牽制謝爾曼,讓洛根解/放出來,那就再好不過了,但謝爾曼沒有上當;塞勒克緊接著沒有任何停頓地,直接就再次朝著左側斜線跑動,眼看著錢塞勒就已經在不遠處了,但錢塞勒卻沒有過來防守,而是跑向了博爾丁,塞勒克再次被“拋棄”。
塞勒克依舊沒有走神,繼續執行陸恪的路線安排,腳步一頓一拐,然后就朝著球門方向直線前沖。
雖然是直線沖刺,但塞勒克沒有把自己的速度全部釋放出來,而是穩步地前沖著,腦海里不斷回響著陸恪的叮囑:
隨時做出準備接球的動作,如果遇到了以下兩種情況,要么是腳步進入對方半場的四十碼線之內,要么是遇到了對方球員的正面堵截,他就快速回跑,依舊做出準備接球的姿勢,盡可能吸引防守的注意。
于是,塞勒克就這樣做了。
此次,舊金山49人的進攻起始位置在己方三十八碼線之上,開球之后,塞勒克不斷在變換著跑動路線、不斷在持續推進,把整個跑動路線覆蓋住了所有縱向和橫向的區域,看似繁復實則簡單的路線跑動,在陸恪數次延續出手的控場之下,塞勒克居然真的邁過了中場線,并且越過了對方半場的四十碼線。
緊接著,塞勒克就看到了迎面而來的托馬斯。
單獨鎮守后場的托馬斯也在不斷調整著自己的防守卡位,因為陸恪遲遲沒有出手,他也不敢輕舉妄動,但現在看到塞勒克幾乎就要突破防守了,托馬斯也就快馬加鞭地趕了過來,掐斷塞勒克的前進路線。
沒有想到,塞勒克卻以一個緊急剎車地停頓,掉頭開始回跑,殺了托馬斯一個措手不及,托馬斯稍稍遲疑片刻,終究還是沒有追上去——他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防守位置,因為他知道陸恪的傳球路線充滿了無數變化,如果這是一次調虎離山之計呢?
托馬斯回撤。
塞勒克回跑。
塞勒克的腳步快速往回沖著,才越過了對方半場的四十五碼線,正在朝著中場線扯動,然后就看到了陸恪朝著自己的方向做出了一個傳球動作——他此時也時時刻刻做好了接球準備,但不等他思考,下一秒,陸恪就傳球了。
他就是傳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