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布萊恩特和克萊門斯的繞道突襲完全詮釋了“突然”的奧義,斯坦利和布恩都不得不連連后撤步才能夠卡住位置,但先天優勢就已經丟掉了,沒有能夠完全站住腳跟,對峙的卡位正在節節敗退之中。
而魯帕蒂和安東尼則被徹底放空。
這就是西雅圖海鷹防守組的意圖,利用個人能力形成單挑對抗,“三對三”;然后通過錯位的戰術布局,把魯帕蒂和安東尼架空。此時,魯帕蒂和安東尼沒有辦法越過自己的隊友協助防守外側繞道的兩名防守端鋒,只能夠協助古德溫防守內側的防守截鋒梅柏恩。
資源浪費!
這就是真正的資源浪費!同時,防守組以三人沖傳卻制造出了巨大的威脅——因為布萊恩特和克萊門斯的沖傳正在逐漸蠶食優勢,一步!再一步!一次!再一次!不知不覺中,兩名防守端鋒就要形成突破,進而完成擒殺了。
同時,另外一名防守截鋒托尼-麥克丹尼爾(Tony-McDaniel)則連續后撤步,加入了線衛群的行列,在后撤之中盯防著跑衛高爾的行蹤,并且快速加入了轟爆軍團的行列,把所有傳球防守的線路全部掐斷。
如此一來,雖然短傳區域是空檔,但陸恪卻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朝著短傳區域傳球。一來,三名防守前線正在制造連連險情;二來,八名防守球員負責盯防四名接球球員——如果再加上落后一拍上前的高爾那也只是五名接球球員,其中還包括了轟爆軍團的強大防線,這也意味著傳球線路越來越狹窄渺茫。
如此防守陣型是不是有些耳熟?
僅僅在本場比賽中,西雅圖海鷹就已經第三次使用了。但在此之前,舊金山49人的進攻起始位置都比較靠后,這也意味著防守組需要覆蓋的面積更大,這也使得陸恪成功破局了一次;但現在進攻起始位置在二十二碼線之上,這也使得端區以及端區前沿的區域密密麻麻地布滿了身著白色球衣的客隊球員,密集恐懼癥患者恐怕就無法堅持下去了。
那么,陸恪應該怎么辦呢?
后撤步!
這是陸恪的第一個應對方案。提前預判之后,陸恪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后撤步,輕輕松松地拉開了整個口袋空間,然后球場之上就出現了奇特的一幕——
三名進攻鋒線球員聯手阻擋著一名防守鋒線球員;而布萊恩特和克萊門斯兩名防守球員則雙雙推著自己對峙的進攻截鋒球員連連前沖,斯坦利和布恩正在節節敗退,然后……前者的四人團體就和后者的四人團體形成了一個斷檔:布萊恩特推著斯坦利、克萊門斯推著布恩,他們已經切入了口袋之中,三碼!五碼!七碼!正在步步緊逼地朝著陸恪推進,而另外四個人都已經被遺留在了遙遠的開球線附近。
防守組通過戰術變動制造出了難以想象的沖傳效果,完完全全深入口袋之中,為四分衛的傳球制造出了無窮壓力。
但陸恪卻通過提前預判和提前移動成功制造出了足夠的空間,腳步已經提前拉開了距離,這讓布萊恩特和克萊門斯的如意算盤沒有能夠直接奏效,至少給陸恪留下了足夠的反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