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恪的眉尾輕輕一揚:這是不是意味著,要么對方就是選擇突襲沖傳,根本不需要顧慮外接手的站位,但如果是如此,博爾丁可以成為鋒線,防守組必然需要調整對位,卻因為提前做好了沖傳對位布置而沒有輕舉妄動;要么對方就是選擇后撤傳球防守,眼前的陣型全部都是煙霧彈,他們早就完成了一對一的對位盯防——也就是說博爾丁是有人盯防的,但現在不想要暴露戰術意圖,所以故意按兵不動。
前者,還是后者?亦或者是其他可能?
陸恪快速對著博爾丁和身后的馬庫斯喊了兩句口號,接下來也不給防守組反應時間了,沒有遲疑地宣布了開球,并且一個轉身就將橄欖球交給了馬庫斯。沒有假動作,沒有掩護動作,干脆利落地就完成了交接,把整個進攻的節奏提升起來。
陸恪選擇了跑球。
將橄欖球交給馬庫斯之后,陸恪這才轉過身,然后就看到全面壓上的防守球員此時如同天女散花般散落在球場各個角落——陸恪猜對了!
簡單總結,這是一次傳球防守,亞利桑那紅雀故布疑陣地把所有防守球員全部上位,擺出了短傳區域全面施壓的強硬姿態,但這全部都是煙霧彈,這其實是一次全場近身緊逼式的傳球防守,當陸恪宣布開球的瞬間就揭開了神秘面紗:
防守前線上,三名防守鋒線聯手兩名外線衛展開前線施壓,一名內線衛負責盯防跑衛,另外一名內線衛則腳步后撤,加入兩名角衛和一名安全衛的行列,分別盯防四名接球球員;最后剩余一名安全衛則不回頭地持續后撤,保護后場,防止長傳。
剝離所有花樣之后就可以看出來,其實這就是最為基礎的防守戰術,卻通過前場壓縮的變型而制造出了重重懸念,讓四分衛無從做出準確判斷。唯一的變數就是,他們面對的四分衛是陸恪。
開球之前的戰術改變就讓進攻組重新占據了上風。
陸恪主動把博爾丁后撤,進而把博爾丁演變成為第六名進攻鋒線——首先,這架空了對位博爾丁的內線衛,迫使對方防守球員出現一枚棄子;其次,博爾丁的角色不是為了加入鋒線對峙,而是為了給馬庫斯開路,為跑衛贏得更多推進空間。
如果對方真的選擇了全面突襲沖傳施壓,那么博爾丁能夠鞏固鋒線的口袋保護,為馬庫斯贏得更多推進空間,接下來就看馬庫斯的發揮了;但如果對方選擇了傳球防守,那么陸恪的布局就將為進攻組搶占到一個錯位的先機——
就好像現在一樣。
博爾丁降低重心地在前方開路,卻發現對方的防守前線完全沖撞在了進攻鋒線上,他的身前沒有任何對位球員,順順利利地就撕開了一條空檔;馬庫斯則緊跟在博爾丁的身后,輕輕松松地沿著一條康莊大道徑直前行。
沖出兩條鋒線對峙的絞肉場之后,博爾丁就可以看到內線衛卡洛斯-唐斯比(Karlos-Dansby)正在朝著自己沖撞過來,他調整著腳步降低了重心,主動地朝著唐斯比的身體沖撞了過去,輕松地就把唐斯比的重心撞開,然后馬庫斯就從他們兩個身邊躥了出去。
一片開闊天地!
馬庫斯持球強勢推進,內線衛、角衛和正在快速后撤步的安全衛全部都意識到了他們的防守戰術被識破了,第一時間就齊齊沖跑了上來,卻因為重心轉移之間而失去了主動權,沒有能夠以撞墻的方式把馬庫斯攔截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