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新秀狀元的高姿態進入聯盟,接管了辛辛那提猛虎的首發四分衛位置,但在他擔任球隊掌舵人的八個賽季里,卻僅僅只在2005年和2009年兩次進入季后賽,這也成為了人們屢屢詬病他的致命短板。
盡管進入聯盟這些年來已經證明了他的傳球能力,他絕對是一名平均水準之上的四分衛,但辛辛那提的制服組依舊拒絕承認他的能力,尤其是連續三個賽季奉獻高端水準之后出現了兩個賽季的狀態回落,更是讓他背負了無數罵名,球隊甚至以一紙廉價的合同來羞辱他,把他當做一個需要搖尾乞憐的可憐蟲,然后他選擇與球隊決裂,所有球迷都認為他是背叛者,為了一點點薪資就背叛了整支球隊——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是為了一口氣,他試圖證明自己的能力,他試圖證明自己依舊值得認可。
為此,帕爾默甚至不惜慘烈地選擇了退役,以這樣決絕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決心。
但命運之神卻開了一個玩笑,在帕爾默轉身離開之后的三個賽季里,辛辛那提猛虎在2011屆新秀安迪-道爾頓的率領下,連續三個賽季全部都躋身了季后賽,這讓帕爾默此前八年的努力看起來像是一個笑話。
人們就是如此,他們只看得到表面的結果:三個賽季都進入季后賽;卻看不到表面背后的厚積薄發:此前八個賽季里,帕爾默與進攻組的磨合為球隊的實力增長奠定了諸多基礎,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那又能怎么樣呢?帕爾默就這樣被辛辛那提遺忘了,在那座城市,他就是一個叛徒,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了。
今年,亞利桑那紅雀差一點點就能夠殺回季后賽了,就差那么一點點,帕爾默幾乎已經可以感受到季后賽門票的燙手溫度了,他幾乎就可以向辛辛那提、向整個聯盟證明自己依舊具備了殺回季后賽的能力,但終究還是功虧一簣,差之毫厘卻失之千里。
可以想象,帕爾默所感受到的挫折感比任何人都更加強烈;面對陸恪的時候,帕爾默的心情也比亞利桑那紅雀其他成員們都更加復雜。
但帕爾默還是艱難地表達了自己的敬佩,因為他知道,今天是表現更好的那名球員率隊贏得了勝利。
“不過,下一次碰面的時候,我是絕對不會讓勝利從之間溜走的。”帕爾默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
陸恪露出了一個淺淺的笑容,“我表示強烈懷疑。”因為,勝利依舊將屬于他。那股強大的自信沒有遮掩地就展現了出來,在汗水涔涔的笑容中肆意綻放,卻終究比不上那雙明亮眸子的光芒,令人折服。
帕爾默啞然失笑,“交換頭盔嗎?”
陸恪認真打量了帕爾默一下,但還是搖搖頭給予了否定,“還是算了。”隨后又補充了一句,“對事不對人。”
他對帕爾默沒有意見,但對亞利桑那紅雀非常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