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哈勃擺出了如此陣型,那么,他們選擇地面進攻,還是傳球進攻呢?
從綠灣包裝工的防守組站位就可以看出賽前準備的差異了:
三名防守鋒線和兩名外線衛站在最前列,與進攻鋒線形成對峙;兩名內線衛則落后了約莫三碼到四碼左右,站在中央地帶,與四分衛、跑衛的位置形成對應。
兩名角衛幾乎與防守鋒線的站位保持平行,但他們的站位則一左一右地對準了兩名外側的外接手,形成對位貼身防守;兩名安全衛的站位則推后再推后,距離楚河漢界已經超過十五碼了,一前一后地移動著腳步,做出了隨時可能上步的姿態,但只要任務還是在防備著陸恪以閃電戰的方式突然襲擊長傳。
經過常規賽最后幾周比賽的檢驗,綠灣包裝工已經意識到了,陸恪的長傳攻擊變得更加隱蔽也更加突然,但威力絲毫沒有減弱,這對于二線防守相對薄弱的主隊防守組來說,他們不得不投入更多兵力防范于未然。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陸恪即將準備宣布開球的時候,他站直身體呼喊了兩句口號,改變了進攻戰術。
什么?開場第一波進攻就開始改變口號?難道不是應該按照賽前布置進行嗎?這又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為太過意外,就連演播室里的托尼-艾克曼都不由輕笑了起來,“難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陸恪的比賽哲學,他對比賽脈絡的把握確實和其他四分衛不同,其實,就我個人來說,我非常非常期待著陸恪和佩頓-曼寧的交手,兩名球員都是防守和臨場應變最為頂尖的類型,他們的對攻大戰必然與眾不同。”
站在右翼內側的洛根朝著左翼橫向移動起來,然后就可以看到與洛根對位的外線衛邁克-尼爾也跟著移動起來;但沒有想到,洛根腳步來到陸恪身后,一個緊急剎車,又繞了回去,重新站在了右翼內側。
尼爾愣了愣,還是條件反射地跟著洛根重新站了回去。
只要是稍稍懂球的球迷都知道,綠灣包裝工對位防守的戰術被識破了——不僅僅是因為尼爾對位盯防洛根,還因為尼爾的防守目標鎖定了洛根,這也意味著,綠灣包裝工在防守前線羅列五名球員試圖制造出沖傳施壓陣型的假象,被陸恪識破了。
結論就是,綠灣包裝工的防守戰術不是前場施壓,而是傳球的對位防守。整個戰術布置就被陸恪完全識破。
其實,綠灣和舊金山第一波攻防都面對著同樣的情況,但羅杰斯就沒有改變戰術,與其說是羅杰斯的防守沒有到位,不如說是麥卡錫對于賽前的進攻戰術信心十足,確定自己的戰術選擇是正確的,這才沒有給羅杰斯臨場調整的動力。
不僅僅是麥卡錫,包括哈勃在內的所有教練想法應該都是類似的,賽前戰術準備已經足夠充分到位,最開始的攻防戰術都是經過無數總結之后確定下來的,按照計劃執行才是最佳選擇;但區別就在于,哈勃更加大膽也更加冒險,陸恪在首波進攻就修改戰術,哈勃卻愣是什么反對意見都沒有提出,就這樣聽之任之——估計大部分教練都會連連搖頭,驚呼哈勃“心太大”。
但球場之中的陸恪,卻沒有給綠灣包裝工留下任何反悔或者調整的機會,確定洛根的站位落定之后就立刻宣布了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