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口袋中,陸恪一邊用眼神盯著對面的防守陣型,一邊揚聲指揮著站位調整:綠灣包裝工防守組果然做出了調整,線衛和安全衛的站位都稍稍上前,把防守的重心壓上,試圖在前場的短傳和鋒線對峙中施加更多壓力;但依舊留著一名安全衛拖在后場游弋,始終沒有放松長傳防守。
陸恪的視線快速瞥了瞥四名線衛和兩名角衛的站位,招呼著塞勒克開始移動腳步,從左側移動到了右側,但綠灣包裝工防守站位不為所動,擺出了區域聯防的架勢,于是塞勒克又從右側回到了左側。
舊金山49人擺出了一個多線路進攻陣型,左側聚集了兩名外接手和一名近端鋒;而綠灣包裝工則使用區域聯防展開對峙,沒有輕易地冒然上步形成對位防守,而是稍稍退后了五碼六碼,以不規則的散落姿態把包圍圈鋪陳開來,同時,身體重心稍稍降低,腳步在輕輕踮步,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調整腳步,以最快速度把控住區域防守的位置。
這是……傳球防守?盡管站位壓前了,卻依舊堅持傳球防守?
陸恪沒有輕易下判斷,視線快速瞥了一眼兩名內線衛的站位——他們和防守截鋒之前的距離稍稍拉開,約莫五碼左右;他們的視線都明顯瞄準了自己和高爾,顯示出對位意圖,這也意味著地面防守仍然沒有放松警惕,似乎準備聯合隊友準備前場施壓。
那么,這是沖傳戰術?
可以如此理解,內線衛和防守鋒線的姿態在前場施加了更多壓力;而外線衛與二線防守則針對多線路進攻陣型做出了“左側區域防守、右側對位防守”的調整,整體看起來,整個站位與此前沒有明顯的本質區別,但細節的不同卻讓陣型具備了多種可能。
綠灣包裝工的防守組確實花費了一番心思,站位細節的持續變化,不按常理出牌,似是而非地持續混淆陸恪的判斷,繼而削弱陸恪在防守階段所擁有的優勢,至少在開場階段,防守組還是堅定不移執行了賽前的戰術部署,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雖然現在只是開場階段,但主隊和客隊都正在不斷爭取臨場應變的優勢,每一檔攻防的局勢都稍稍有些變化,一點點粗心大意就可能錯失細節,對于攻防雙方來說都是如此,就看誰能夠更加細心更加專注。畢竟,此時是體力與精力最為充沛的階段;而進入第四節關鍵時刻,那就是依靠本/能來展開對決了。
腦海里的思緒快速轉動著,陸恪保持著準備開球的姿態,卻沒有宣布開球,而是快速揚聲朝著左右兩側呼喊著口號——但多線路進攻陣型沒有任何變動,這也意味著,陸恪又再次改變了跑動路線的組合。
變化與變化之間,場上局勢又發生了微妙的改變,但綠灣包裝工防守組卻不為所動,所有站位都沒有任何改變,然后,陸恪就宣布了開球。
“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