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動作就如同節拍器一般,短短的五碼傳球,手起刀落就已經送到,然后博爾丁就已經控制住了橄欖球——陸恪的傳球控制還是不夠細膩,明顯旋轉不夠,以至于力道有些沖;但陸恪的傳球基礎非常出色,博爾丁還是及時控制住了橄欖球,轉過身就朝著詹寧斯前沖了過去!
詹寧斯率先上步,尼爾也從側面橫沖了過來,但博爾丁還是又成功推進了五碼,在五碼線上遭遇了撞墻,直接倒地。
二檔五碼,同時也是二檔達陣。
“又是一次防守漏洞被陸恪抓住,沒有任何遲疑地就完成了傳球推進!干凈利落!”
“細節就可以看出來了,開場之后,綠灣包裝工把注意力放在了傳球防守上,但防守鋒線卻沒有能夠給陸恪施加足夠的壓力,目前為止,陸恪沒有任何一次倉促出手,這是致命的!因為陸恪擁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觀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他順利地抓住防守漏洞——即使只是一點疏忽,他也能夠轉換為優勢。”
“增強二線防守,這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前線對峙沒有能夠制造足夠威脅,陸恪還是能夠很好地適應比賽。其實,我們可以看出綠灣包裝工的防守策略:在今天的特殊天氣情況下,傳球準度和控制確實會受到影響,再加上客隊進攻組殘缺不全的接球陣容,主隊確實能夠擁有更多機會。”
“事實也的確如此,只要加強二線防守,掐斷傳球路線,那么陸恪的傳球就會陷入困境,這是一個正確的思路,但實際比賽中,卻給陸恪留下了太多調整時間,反而是讓陸恪漸漸把傳球手感調整起來,現在主隊防守組必須調整策略才行,前線必須施加更多壓力,否則僅僅依靠計謀,主隊防守組真的很難搶到上風。”
演播室之中,作為居高臨下審視全局的旁觀者,立刻就捕捉到了關鍵,兩支球隊戰術室里的團隊也不例外,現在的關鍵是:應該如何調整?什么時候調整更為恰當?貿貿然地改變戰術是否會被對手牽著鼻子走?還是應該給現有戰術更多嘗試空間?
球場之上,比賽時間依舊在前行,而陸恪的戰術執行也依舊沒有停頓。
“攻擊!”
同樣是多線路進攻陣型,但這一次,陸恪則采用了不同戰術安排,他利用右側的三叉戟作為掩護,腳步調整之間就把橄欖球傳給了延遲一拍啟動的弗蘭克-高爾,把高爾當做右翼列陣的第四名接球球員。
塞勒克、洛根和博爾丁已經用不同的跑動路線把防守球員牽制住了,而陸恪的延遲出手則能夠為高爾贏得更多推進空間,甚至直接闖入端區。
但此時距離端區著實太近太近,只有區區五碼空間,防守組站位的密集程度更上一層樓,而且三叉戟牽制防守球員的活動空間也被壓縮下來,然后就可以看到,高爾才剛剛接住橄欖球,不同方向就沖出了三名防守球員完成包夾,根本沒有給高爾留下任何推進和活動的余地。
緊要關頭,高爾保持了積極姿態,憑借著自己的跑衛身軀,強行突破,即使寡不敵眾地被兩名防守球員率先擒抱住了,但他還是不斷嘗試尋找著角柱的位置,試圖用橄欖球觸碰角柱的方式完成達陣;緊接著第三名防守球員就飛撲了過來,直接把高爾的上半身撞到了界外,聯手自己的防守隊友終結了這一次進攻。
于是,高爾就被摁倒在了一碼線上,就差一碼,區區一碼,卻還是沒有能夠切入端區。
三檔一碼,也是三檔達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