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布特里的大腦保持了絕對冷靜,刺骨寒冷的低溫捆綁住了肌肉和腳步,跑動的節奏和力量都無法達到平均水準,但令人近乎窒息的強強對決讓他把所有注意力全部集中了起來,稍稍一點點走神都可能丟掉自己的優勢——泰德-吉恩和帕特里克-威利斯缺陣的空缺前所未有得鮮明,隊友們需要他、球隊需要他,他必須全力以赴。
恍惚之間,克拉布特里暫時忘記了傷病也忘記了寒冷,整個視線之中只有特拉蒙-威廉姆斯這一個目標。
前沖,變線,剎車,再變線,發力。
短短十碼的空間,克拉布特里卻充分利用了對位攻防的優勢,把自己在短傳區域里的長項發揮得淋漓盡致,利用短程爆發力和肌肉控制力的身體素質甩開了特拉蒙的卡位,在勻速前進的過程中搶占先機。
四十碼線。
三十五碼線。
轉眼之間,腳步就朝著三十碼線輕盈而敏捷地靠近,克拉布特里也已經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兩碼的接球空間。
回頭望月,克拉布特里在空中捕捉到了橄欖球的飛行拋物線,做好了接球準備,但隨即他就意識到了陸恪的野心——這不是一次中傳,而是一次長傳,瞄準了端區的彩虹傳球,大膽而冒險的選擇,一如陸恪的比賽風格,克拉布特里立刻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對位優勢。
“邁克爾-克拉布特里VS特拉蒙-威廉姆斯”。
這是一組經典而傳統的外接手與角衛對位,雙方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各方面的實力與數據都相對均衡,但細細追究的話,兩名球員之間的強項與短板卻是錯開的:
克拉布特里是現在聯盟之中典型的大號外接手,體型堪比近端鋒;特拉蒙則是聯盟主流外接手身型,身高體重比克拉布特里小了一個尺寸,腳步靈活、速度占優,往往能夠利用自己的跑位來完成卡位。
換而言之,速度方面,特拉蒙占優;體型方面,克拉布特里占優。
如果,這是一記十五碼到二十碼之間的中傳,那么克拉布特里已經制造出了優勢,他現在就可以完成接球;但這是一記瞄準端區的長傳,這也意味著克拉布特里距離端區還有三十碼左右,這不是他的優勢。
在舊金山49人進攻組之中,長傳目標頭號選擇是泰德-吉恩,第二選擇是洛根-紐曼,第三選擇是安匡-博爾丁。
邁克爾-克拉布特里很少很少作為長傳武器出現在進攻戰術的排列組合之中,不是因為接球能力不足,而是因為絕對速度的欠缺讓他無法短時間之內抵達陸恪的傳球位置,這往往會讓進攻鋒線承受更大壓力。
但罕見卻不意味著不會。
更何況,陸恪通過預判和布局已經創造出了一個完美的傳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