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迪的突襲舉動,這是繼諾曼之后的又一個意外。
舊金山49人選擇了假跑真傳,而卡羅萊納黑豹則選擇了錯位沖傳——這一次,主隊防守組成功搶占了先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防守。由此可見,開場階段雙方都正在不斷調度自己的能量,按照賽前準備的戰術執行,竭盡全力地試圖搶占先機,這也進一步證實了陸恪的判斷:
主場作戰的卡羅萊納黑豹正在想方設法地展開前線施壓,這也是他們整個防守戰術的樞紐。
陸恪立刻就召集了進攻組的隊友們,對進攻戰術的側重點稍稍做出調整,最主要還是進攻鋒線的調整,如此局面也是賽前準備之中可以預見的,陸恪完成戰術布置之后,眾人都紛紛頜首表示了了解。
包括安匡-博爾丁。經過一個賽季的磨合,他現在也終于找到了訣竅——想要明白舊金山49人的整個戰術手冊,難于登天;但只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每一次戰術會議里,跟隨著陸恪的思考方式學習整合,那么就不是什么難題。
緊接著,客隊進攻組和主隊防守組就雙雙擺出了變化鮮明的站位陣型,更進一步地亮出了兩支球隊的底牌。
進攻組,標準的手槍陣型搭配多線路進攻,馬庫斯的站位在右側,與多線路陣型的側重點保持一致。
但有趣的是,右翼的三名接球球員聯合馬庫斯,形成了一個階梯式下滑的斜線站位,最外側的博爾丁站位幾乎與進攻鋒線保持平行,往內一個站位的塞勒克則左移兩步、后撤一步,然后再是洛根繼續左移一步、后撤半步,最后就是馬庫斯了;與此同時,左翼的克拉布特里則與斯坦利并肩而立,儼然扮演著第六名進攻鋒線的角色。
如此站位著實讓人捉摸不透。
防守組,全線壓上,四名防守鋒線和兩名線衛全部羅列在了最前線,而且站位全部壓縮在了進攻鋒線的區域之內,似乎把整個防守全部濃縮了起來,壓縮、再壓縮,整個力量的厚度與深度也就展現了出來。
更重要的是,所有站位全部打亂,基克利就混雜在其中,根本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到底是前線施壓,還是地面防守,亦或者是煙霧彈掩護的短傳協防。
然后二線防守也打破格局。盡管舊金山49人在右翼囤積了四名接球球員,但卡羅萊納黑豹卻只在左翼放置了一名線衛和一名角衛等兩名防守球員而已;同時,另一側的防守對位,除了一名角衛瞄準了克拉布特里之外,還有一名安全衛也站在這一側,只是站位與開球線拉開了六碼七碼左右的空間。
最后還剩下一名安全衛,站位已經退后到了十五碼開外。
那么,這到底是什么防守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