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賽季結束之后,所有人都對卡姆留下了深刻印象,繼邁克爾-維克之后,跑動四分衛又再次發揚光大;但是,卡羅萊納黑豹的戰績卻沒有太多起色,因為卡姆的發揮起伏不定,球隊就如同過山車般。
2013賽季,卡姆成為了整個進攻組的一部分,充分發揮四分衛的樞紐功能,整體進攻以地面為主,傳球則成為了輔助——其中,傳球進攻更多以短傳為主,突襲長傳為輔,這也使得卡姆的傳球成功率得以上升;地面進攻則以跑衛為主,卡姆成為了輔助,真正地發揮了選項進攻的突然襲擊性。
常規賽落幕之后,卡姆的光芒沒有那么耀眼了,但所有數據都變得更加扎實起來:傳球成功率提高的同時,抄截數控制在了十三記,更重要的是,傳球達陣提升到了二十四記,創造了職業生涯新高;減少持球跑動次數的前提下,跑球推進均碼卻依舊保持著超高水準,掉球失誤也控制到了區區一次而已。
區別在哪兒?
還記得陸恪在常規賽第十周之前的嘲諷嗎:卡姆-牛頓是跑衛,而不是四分衛——這就是卡姆角色的變化,現在,他已經不是跑衛了,而是真正的四分衛,把自己的選項進攻技能融入了球隊戰術體系之中,充分發揮出了跑動四分衛的能力。
跑動四分衛,跑動在前,四分衛在后,歸根結底,他還應該是一名四分衛,而不是跑衛。
當然,卡姆的持球跑動嘗試次數依舊居高不下,2013賽季的常規賽之中足足嘗試了一百一十一次。
橫向對比,球隊的頭號跑衛德安杰羅-威廉姆斯,嘗試跑球兩百零一次;球隊的二號跑衛邁克-托爾伯特,嘗試跑球一百零一次。可以看得出來,卡姆的跑動嘗試次數仍然非常高,但整體來說已經開始發生了轉變。
歸根結底,其實只是整個戰術體系做出了稍稍調整,將卡姆的武器庫做出主次的變化,但成效卻是立竿見影,賽季十二勝四負就是最好的嘉獎。因此,雖然說卡羅萊納黑豹進攻組在聯盟的排名不算出色,但事實證明,他們依舊能夠贏下比賽,任何對手都絕對不能小覷。
那么,舊金山49人位列聯盟第四的地面防守,又將如何展開應對呢?
不過,比起舊金山49人防守組來說,更多焦點還是鎖定在卡姆-牛頓身上——陸恪的開場表現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優秀和出色,而卡姆的六脈神劍又到底能否派上用場呢?
一檔十碼。
卡姆直接將橄欖球交給了跑衛德安杰羅-威廉姆斯,選擇地面進攻,但如此戰術卻早早就被舊金山49人識破,不僅采用了四人沖傳鉗制住了進攻鋒線的開路,而且外線衛艾哈邁德-布魯克斯還制造出了對位空檔,如同利劍一般地從外側切入口袋,早早地守候在了旁邊,做好了防守準備,就如同守株待兔一般。
這……這是不是有點不太對勁?